§★初中生就能战胜机构投资者(1 / 1)

不用专门的电脑股票行情报价系统,不需要沃顿商学院的MBA学历,甚至由于年纪太小连驾照也不能考,像7年级学生这样的业余投资者,照样可以在股票投资上比专业投资者做得更出色。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彼得·林奇一直认为,散户投资者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只要注重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就能取得比机构投资者更好的投资回报。

有一次,彼得·林奇偶尔得到这样一条信息:1990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郊区的一所学校里,有着25年教龄的琼·莫里西老师,带领7年级全班学生开展了2年时间的实战模拟炒股。

实践表明,完全不用专门的电脑股票行情报价系统,这些还是孩子的散户投资者,就在股票投资上比机构投资者做得更出色——炒股业绩是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业绩水平的2.7倍!

得知这个消息后,彼得·林奇为了表示对这些学生的祝贺,当然同时也是为了了解他们究竟是怎样选股的,专门邀请他们到富达基金高级经理餐厅共进午餐。

他了解到的情况是:原来,这位老师在教室里成立了模拟选股的“投资管理部”;把全班学生分成14个组,每组4个人,每组都拥有25万美元虚拟资金;各组进行选股比赛,看谁的业绩最好。

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活动方式更具有学生的味道。

首先,他们每个小组都有自己非常响亮的名字,如“金手指”、“股神”、“股林女侠”等,甚至还有一个小组叫“林奇帮”的。

其次,为了了解相关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他们学会了阅读财经类报刊,从中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一起开会讨论,说出推荐股票的名称及理由。尤其是推荐理由,必须向全班同学解释清楚这家上市公司的业务,提供的是什么服务、生产的是什么产品,如果这个问题说不清就不能推荐这只股票,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最后,每个小组推选出1只最喜欢的股票,全班14只股票汇总成一个模拟投资组合。

孩子们虽然并不知道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是怎样选择股票的,但实际上,他们的选股过程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过程也差不多。

彼得·林奇和这些孩子见面时,孩子们“三句不离本行”,向他推荐了彭太克(Pentech)公司的股票,建议彼得·林奇好好研究一下这家公司,并且特地赠送给他一支彭太克笔。

原来,这家公司生产的彩色笔和记号笔很受这些孩子的欢迎。他们从自己的这种受欢迎程度,猜想在其他学校也一定很受欢迎,于是对这家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这家公司没有长期债务,而且和生产比克笔、好消息牌剃须刀的吉列公司相比,知名度还不大,还没有引起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

彼得·林奇后来说,他真后悔听了这些孩子的推荐意见后光有“心动”没有“行动”,结果错过了一次1倍股的好机会:它的股价随后就从5.125美元上涨到最高时的9.5美元。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彼得·林奇认为,这些孩子的选股成功之处在于,只投资于业务简单明了、自己非常了解的上市公司。而这条原则,无论对散户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来说,都是一种非常精明的投资策略。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会避开许多风险很大的垃圾股。他说:“千万不要对任何无法用蜡笔将公司业务描述清楚的股票进行投资。”例如生产存储模块的登斯—派克公司,谁都无法用一支蜡笔就简单描述出这家公司的业务,所以它的股价会从16美元跌到0.25美元!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彼得·林奇用这个学生模拟炒股的故事证明,“任何人都能选出好股票”,即使这些孩子也不例外;本书把这个真实故事特地安排在最后一篇,同样也是为了证明这一点。这些孩子在1990年1月1日至1991年12月31日两年间的实战结果表明,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增长了26%,而他们取得的收益率是70%——这个业绩,超过99%的基金管理公司经理人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