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专家一样出色。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公用事业股投资有其一定特殊性。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总经理时,曾经多次短暂地把10%的资金投资在这上面。
彼得·林奇投资公用事业股的基本背景是:银行利率在不断下降、经济形势并不十分景气。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时机呢?因为他发现一个规律,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投资公用事业股要比投资其他上市公司业绩回报高一些。
究其原因在于,公用事业股和政府监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在通常情况下,政府监管部门总是会帮助陷入困境的公用事业公司走出困境的。所以,投资者投资这类股票,获利相对会有一定保障,风险也会相对有一定控制。
公用事业股分析师的研究表明,在许多公用事业股身上,都存在着一种“陷入困境的公用事业公司周期”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灾难降临”
通常的情形有两种:一是公司无法将巨额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二是巨额资产被搁置。
由于投资者担心这种打击很可能是致命性的,这种局面也不知道要经历多长时间才能得到改变,所以股价不断走低,甚至一两年内就下跌40%~80%,只相当于原来股价的20%~30%。
前者如统一爱迪生公司,它由于燃料价格暴涨导致成本增加,无法消化巨额成本,股价从6美元跌到1.5美元;后者如长岛电力公司,它建造的核电站无法取得许可证,股价从17.5美元跌到3.75美元。
第二个阶段是“危机管理”
灾难降临后,上市公司必定会通过削减各项开支、压缩预算费用等措施,来应对灾难、渡过难关。这时候的投资者对股票分红就不要抱多大幻想了,要么降低分红标准,要么分红干脆被取消。这时候表现在股价变动上,反应并不是那么明显,总的来说股价仍然处于底部。
第三个阶段是“财务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危机管理,公司的巨大损失得到了某种弥补,可是这时候财务开支方面仍然是紧巴巴的,甚至既无法重新获得银行贷款,又没有任何利润来源,但这时候的生存问题总算解决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度过了危险期,至少是不会倒闭了。
这个阶段的股价大约会慢悠悠地上涨1倍,相当于原来的60%~70%左右。
第四个阶段是“反弹降临”
当公司渡过了难关,又能重新获利了,甚至盈利水平比过去还高,并且即将恢复分红。这时候如果资本市场接纳状况良好,又能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支持(同意将某些费用负担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股价反弹就真的开始了。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公用事业股上市公司一旦发生危机,一般总能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支持,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很大。对于投资者来说,原来已经持有的股票不要急于抛出,原来不持有这种股票的也不要匆忙买入。彼得·林奇认为:最佳买入时机是等到危机已经缓和、确定这家公司已经不会倒闭时。这时候买入股票,股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上升2~4倍。
彼得·林奇介绍说,如果上述判断方法不太容易掌握,那么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投资策略是:当这些公司取消股票分红(这时候就是股价底部)时买入,一直持有到它们重新恢复分红为止。这种投资策略的成功率极高。当然,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二阶段传出第一个利好消息之后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