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基本面认真分析后,清除部分股票把资金配置到其他更好的股票上,能够进一步改善你的投资组合业绩。当股价高估以致与公司的真实表现相脱节,而且更好的投资选择出现时,卖掉高估的股票转向其他更好的股票。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股票流动性的好坏,是基金投资者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基金投资的规模大,它必须考虑买入股票后能否在短时间内快进快出。
这个“短时间”通常是指5天。如果无法在5天内完成建仓或出货,即使这只股票基本面非常好,基金投资者也很可能会敬而远之。
彼得·林奇认为,这个问题确实是基金经理应该考虑的问题。可是,如果在这方面过于执着,就会忽略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只股票到底值不值得持有。如果这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很好,虽然盘子很小、交易量非常少,仍然是可以从它身上获得丰厚回报的。
彼得·林奇举例说,选择股票就像选择伴侣。买股票时就考虑到卖出股票是否容易,实际上就好像是在结婚前就考虑将来离婚是否容易一样,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
如果你结婚前就睁大眼睛看清楚,将来也就用不着离婚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一开始就作出了正确选择,这只股票值得你长期持有,也就没有必要考虑能否在短时间内出货完毕了。
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即使这只股票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流动性,事情也会变得一团糟。即使你在短时间内把这只股票全都抛掉了,结果又怎么样呢?你肯定会损失一大笔钱。
例如,宝丽来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大公司,股票交易十分活跃,流动性很好。可是这只股票慢慢下跌了3年,在此期间任何人要想卖出股票都是有机会的,可是仍然有好几家基金机构没有抛出股票。
究其原因在于,从表面上看,这些基金机构还没有到抛出这只股票后彻底离场的地步;从深层次看,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家公司马上就要完蛋。结果,仅仅在1973年一年内,该公司股价就下跌了90%。
这表明,股票流动性大小问题并不是考虑业绩回报时最重要的因素。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彼得·林奇认为,机构投资者如果仅仅因为某些股票的交易量小,就拒绝购买这类股票,这种想法非常荒唐。事实上,美国股市上公开交易的股票中,99%的日交易量低于1万股。按照这样的逻辑,实际上就把自己的投资范围仅仅局限在剩下的1%以内了。要知道,如果你投资的上市公司经营失败,无论其交易量大小,你都得赔钱;相反,如果这家上市公司经营成功,无论你怎么卖出股票都是赚钱的,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股票流动性大小问题,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相对不明显。但散户投资者至少可以从中明白一个同样的道理:在考虑股票日交易量大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关注这只股票的基本面,考虑这只股票是否值得长期持有。用宋代秦观的话来说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