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继续持股的依据何在(1 / 1)

在股票上涨时卖出,是一种自我欺骗的策略,这就像把花园里的花拔掉,去灌溉野草一样。股市就像玩扑克牌,只要手中的牌显示有胜算可能,就要紧紧握在手里。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当股价上了一个台阶后,投资者究竟是落袋为安好?还是一直捂着好?往往很难决策。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彼得·林奇是怎样作出决策的。

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价从1982年的每股4美元,上涨到1988年初的每股38美元,在此期间彼得·林奇一共买了500万股该股票。不难看出,这时候的彼得·林奇已经狠狠地赚了一笔,要不要落袋为安呢?现在他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这时候,美国华尔街的机构投资者们纷纷嚷嚷说,这只股票的股价已经被高估了;这是一只周期型公司股票,它的发展已经到达顶峰,再往下去只能是转入衰退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彼得·林奇好几次都想把它全部抛掉。

彼得·林奇重新阅读该公司年报发现,该股每股现金扣除长期负债后的净现金价值高达16.3美元,这表明,如果用现在的股价买入该股票,实际上还有每股16.3美元的一个大红包。

此外,彼得·林奇从该公司年报上进一步发现,1987年福特汽车公司仅仅金融服务集团(包括福特信贷公司、第一国民银行、美国租赁公司等)的收益就高达1.66美元,按金融业上市公司股票市盈率的平均水平(10倍)反推,它们的价值相当于每股16.6美元。

这就是说,在目前的股价38美元中,除了16.3美元的大红包以外,另外还有相当于每股16.6美元的金融服务公司在内,实际股价只相当于38―16.3―16.6=5.1美元!要知道,它的每股年收益就高达7美元呢!

彼得·林奇认为,单从这一点来看,尽管最近5年来该公司的股价已经上涨了将近10倍,可是仍然是绝对便宜的。实际股价只要上涨到每股年收益的水平(7美元),就还有40%的上涨空间!

无论福特汽车公司是周期型公司还是非周期型公司,这样低的市盈率都非常诱人。更何况,从市场销售看,福特公司的产品非常畅销。

根据上述种种推断,彼得·林奇决定长期持有该股票,后来该股票真的上涨了40%多。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用这种办法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持股,是彼得·林奇的独到发现。同样的操作手法他还用在购买波音飞机公司的股票上。彼得·林奇阅读年报时发现,1987年初该公司股票只有40多美元,可是分摊到每股上的现金就高达27美元,实际股价只有15美元。于是,他在1988年初少量买入该股票。当他后来看到波音公司拥有大量没有完成的商用飞机订单后,进一步大量买入,终于成为重仓股。

知道每股拥有巨额现金这一情报后,投资者还要进一步关注该公司如何运用这笔现金。随着每股现金越来越多,外界的各种猜测会拖累股价上涨,人们最担心的是这笔巨额现金会不会浪费在愚蠢的企业并购上。福特汽车公司的做法是,一方面不断提高股息,另方面大量回购股票,而即使这样,现金还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