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捷公司创业之初凭借简单易用一举突破市场,创造了后来者居上的奇迹;待发展壮大后,又巧妙地与软件业霸主微软公司斗智斗勇,最后联手拓展市场,搬走了前行道路上的拦路虎。
财捷公司之所以能在本领域内居于垄断地位,与它在明确定位下的捷足先登及编织优异网络等手段密不可分。
财捷公司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清晰,那就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财务软件及其相关服务。众所周知,斯科特·库克最早是为帮助妻子整理账目而产生灵感才编写这套软件的,结果后来把这一设想做成了一个大产业。
财捷公司逐步发展壮大之后,就不得不面对软件业霸主微软公司的围剿。
当时,微软公司在软件行业所向披靡,身旁冷不丁冒出一个小不点,确实感到十分闹心。财捷公司推出第一个Windows Quicken版本时,其销售实力还不到微软公司的1%,却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地与微软公司有紧密合作的电脑厂商建立了密切联系。为了遏制财捷,微软公司动用了大批量、低价格策略。
小小的财捷公司在巨无霸微软面前不屈不挠,沉着应战。财捷公司的产品价格一贯较高、与微软公司拼价格毫无优势可言,所以斯科特·库克巧妙地用版本捆绑销售来扬长避短、守卫市场份额。
而恰好这时候,微软公司的财务软件Money因为开发问题屡屡推迟上市时间,错失了1993年的销售旺季;而财捷公司则趁此机会抢在Windows3.1之前发起进攻、及时推出新品,结果大获全胜。
1994年1月,微软公司推出了Money3.0版,通过加入电子银行功能来试图控制电子银行的入口。这一动作很快引起银行界高度警惕。银行界普遍认为,微软公司一旦建立起电子银行系统,那么传统银行还怎么活呢?于是,这一软件遭到多数银行的抵制。无奈之下,微软公司只好以每份1.5美元的捆绑销售价格来开拓市场,虽然最终市场份额高达个人财务软件市场的50%,但实际收入占比还不到10%。
遭此失败后,比尔·盖茨决定干脆高价买下财捷公司,以绝后患。
为了免遭反垄断法限制,微软公司煞费苦心地先把Money卖给Novell,从而撇清它与微软公司的关系。然后,双方从1994年5至9月洽谈收购事宜。微软公司付出的收购价比市场价要高50%,这让财捷公司股价暴增,让这家1993年收入还只有2500万美元的企业,股票市值升至15亿美元,斯科特·库克本人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到3.6亿美元。
从经济角度看,这桩并购无论对斯科特·库克本人还是财捷公司来说都很合算,双方可谓各取所需——对于财捷公司来说,通过这次收购,一方面可以获得微软公司注资,另一方面更可以很好地利用微软公司庞大的国际分销网络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对于微软公司来说,则可以拥有占全球个人财务软件70%市场份额的Quicken软件。
但就在财捷公司答应了这一收购要约后,美国司法部挺身而出,指控这一兼并行为有可能让微软独霸美国个人财务软件市场,损害社会整体效益。最终,微软公司不得不放弃收购,并向财捷公司支付了4600万美元的补偿费用。
经过这一事件后,财捷公司反而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个“后福”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取得了巨大的宣传效果,市场上重新开始认识它的非凡价值,1995年末其市价猛升到36亿美元;二是大大提高了银行信誉度,使得以前久攻不下的银行市场向它敞开了怀抱。相反,微软公司的Money软件则颜面尽失,白白把市场拱手让给了财捷公司。[1]
后来,微软公司终于想明白了,找到了一条与财捷公司合作的新途径,那就是双方联合开发新软件,将MS Money的数据平滑地转移到Quicken上去。
[1]方兴东编译.围着用户转:Intuit的创始人斯考特·库克.搜狐网,2001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