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下滑?_如何理解潜在增速的内涵(1 / 1)

第十三章

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下滑?

如何理解潜在增速的内涵

潜在增速的概念

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三大宏观经济政策日标密切相关,是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波动的参考工具,对于具体宏观调控措施和达到可持续发展日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奥肯(1962)首次提出潜在产出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经济体在所有资源被充分利用时的最大可能产出”。产出缺口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值占实际产出或潜在产出的比例,它测的是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产出的影响,反映了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程度。

此后不少学者和机构开始围绕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的内涵、研究思路以及测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不过,日前学术界对于潜在产出的界定还不尽一致,有的按凯恩斯理论来定义,有的按新古典理论来界定。斯卡恰维拉尼和斯瓦格(1999)将潜在产出概念界定为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理论两类,认为凯恩斯主义潜在产出是在非加速通货膨胀条件下,同时考虑经济体的供给和需求,当各种生产要素达到充分利用时,经济体所能实现的最大产出水平;而新古典主义潜在产出是实际产出的趋势值,即经济体在没有任何非预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冲击下的产出水平,实际产出在潜在产出很小的偏离范围内波动,且产出缺口可正可负。

有关潜在增速判断的研究综述

潜在增速率并不像实际增速那样可以通过统计方法直接获取,而是需要用规范的方法进行测算,不过日前测算方法众多,这就需要对相关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根据田野(2014)的概括,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生产函数法、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法、投入产出法、国际比较外推法。

1.时间序列分析法。

借助计量分析工具对实际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直接进行处理,从而给出潜在产出的估算值,如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

贾俊雪、郭庆旺(2004)消除趋势法的具体做法是,利用平滑化工具将实际产出分解为趋势成分与周期成分,其中的趋势成分即潜在产出,周期成分即产出缺口。消除趋势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其简便易用,其中的HP滤波法更是因为其建立在对实际产出趋势较为合理的描述基础上而得到广泛应用。但HP滤波法也存在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选取λ,不同的λ值决定了不同的周期方式和平滑度。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λ必须是随意选取的,因为任何一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比如I( 1)过程]都可以分解为无数个非平稳趋势成分与平稳周期成分的组合。到日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统计指标可以判断哪一种分解方式更好。

贾俊雪、郭庆旺增长率推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认为潜在产出增速在长期或至少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是恒定的,这样只要能够确定这一增速,并且给出一个能够代表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基年,便可推算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任一时期的潜在产出。在具体确定基年时,常常选取现实经济中的波峰,以其实际产出作为当年的潜在产出,并将其趋势增速作为整个时期内的潜在产出增速,这样就得到了各年的潜在产出。增长率推算法的优点在于其简便易用,且很好地体现出潜在产出是现实经济最大生产能力的度量。正因为如此,它被许多经济学家采用。但这种方法也

遭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质疑,批评的焦点在于基年的选择上:增长率推算法在选择基年上仅仅要求其代表了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具体操作中选取的是经济波峰,但在一段相对长的时期内,经济波峰会有许多个,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所得到的潜在产出估算结果肯定也会大相径庭,所以这就面临着一个如何选择基年的问题。

2.生产函数法。

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的另一类方法是以生产函数作为理论基础的生产函数法。一般先利用现实数据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并得到全要素生产率(所谓的索洛残差),然后利用消除趋势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从而得到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出潜在就业,将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就业带入总量生产函数便得到了潜在产出。

田野(2014)认为尽管生产函数法在研究中出现的频次不及时间序列分析法,但是生产函数法的不少优点也正是一些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所欠缺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生产函数法的背后有经济学理论作为支撑,更具有解释意义。另外,生产函数法较为全面地考虑了生产要素利用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潜在产出的供给面特征,从而更具有说服力。同时,由于生产函数法的经济含义较为明确,还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结构分析及较长时期的预测,还能够根据某种要素的变动灵活地进行调整。此外,对于经历过自然条件冲击和技术革新的国家来说,生产函数法优于直接HP滤波法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只是具体操作中估算过程复杂,对数据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3.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法。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许多研究基于各类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测算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在这其中,大量文献都以菲利普斯曲线或奥肯定律为主要基础。不过,在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或者奥肯定律时,许多文献在测算中都只是简单照搬西方教材的公式,而没有考虑通常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或者奥肯定律在中国是否成立,由于模型推导需要诸多假设,对于假设的验证也将是影响估算结果的重要因素。

4.投入产出法。

早在20世纪80年代,李京文、郑友敬(1989)就采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观点,在模型体系中使用投入产出法,除此以外,还综合使用大道定理的理论和模型、线性规划、回归分析、居民消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等数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了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机制的各种数学模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模拟预测。姚愉芳、贺菊煌等(1998)将投入产出关系纳入长期预测模型中,认为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既包括最终需求,也包括中间需求。决定模型可靠性的最重要因素包括技术进步、投入产出系数的变动、消费结构的变动、就业结构的变动、进出口结构的变动、国内储蓄以及外资流入。

总体而言,投入产出法能够在更为深入的层面,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多方面问题,对经济发展的预测也更为全面和细致,在细分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解生产部门和需求部门。但投入产出法更容易受到统计数据的限制,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投入产出表的频率较低,并非年度更新,对于研究有较大制约,如自行估计将面临工作量巨大且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这也是制约该方法发展的重要原因。

5.国际比较外推法。

与上述各种方法有所不同,国际比较外推法更加侧重历史和经验研究,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判断的基础

上,参考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和可预见的技术变化,综合考虑中国未来资源供给、人口变动、技术进步等影响因素,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分析工具给出潜在增速的判断。

国际比较外推法能够很好地借鉴别国的发展经验,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进行分析和判断。但即便是在一些文化、体制相近的经济发达国家,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想要在参考别国经验的同时考虑全所有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性,全面分析中国经济的增长问题是十分困难的。

如何合理看待潜在增速

潜在增速的判断对于宏观经济整体形势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短期,估算产出缺口可以评估通货膨胀压力;在中期,估算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有助于决策者确认可持续实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其次,估算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是制定和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具体来说,对实际产出水平与潜在产出水平的比较,可以确定经济政策是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

但是过于纠结精准数字到底是多少其实也是没有必要的,毕竟这个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题,也永远无法被证实是正确还是错误。从有效分析角度来看,潜在增速的相对位置与趋势变化更具有研究意义与现实的指导意义。

1.潜在增速的相对位置。

相对位置即某个时点的经济增速是高于还是低于潜在增速。可以从产出缺口入手,例如正的产出缺口意味着日前高于潜在增速,经济处于周期中的扩张过热阶段,由通胀与产出的交替关系可知,旺盛的需求导致短期内通胀面临上行推力,中央银行将采取提高利率的收缩性货币政策,政府将采取增税、减少政府开支的收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产出缺口,抑制通胀;相反,中央银行和政府则应采取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抑制紧缩。

2.潜在增速的趋势变化。

趋势变化即某一年的潜在增速相比上一年是上行还是下行。为什么趋势变化很重要呢?潜在增速环比上行还是下行就意味着某个时点所判断的潜在增速相对实际增速位置的偏离度是扩大还是缩小。换句话说,即使实际经济增速保持不变,潜在增速的变化也将造成产出缺口大小的不同,即会出现两种不同状况:缺口继续扩大是实际产出持续背离潜在产出,缺口收缩是实际产出向潜在产出靠拢。潜在增速是分析实际增速合理性的标杆,也是分析其他宏观指标趋势的基石。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就要合理选定趋势分析的基础方法。如上述研究综述所言,时间序列类纯量化方法的经济理论支撑不够,且学术界关于量化方法的各项外生系数的选择尚未达成一致,各家估算结果相差较大;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法过度依赖模型,并不能将中国的特殊国情充分考量进模型;投入产出法受统计数据限制过大,自行准确估计全国各部门投入产出表是个体几乎不可完成的任务;国际比较外推法的参考国外成熟经济体发展轨迹提供了很好的对比视角,但是此种比较外推法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验判断结果因人而异。

综上,本书选择生产函数法,因其充分体现了潜在产出的供给面特征,解释与分析力最强,更加符合潜在产出研究的本质,即经济增长源泉的拆解剖析。

根据经典的生产函数F=A×f(K, L),经过简单推导可以得到:潜在经济增速=资本边际产出×资本增速+劳动边际产出×劳动力增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要判断未来潜在经济增速的趋势,实际上就要判断上述几项的走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