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供求两弱、低位运行:2015年国内物价展望_劳动力成本上升(1 / 1)

劳动力成本上升

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影响消费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消费品的价格,影响CPI。一个社会的财富由其劳动力和资本的结合创造,劳动力参与率高,劳动力的供给就多,由此使得工资变得低廉。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主要因素是老龄化程度,老龄化程度高,能够参与劳动创造财富的人口少。

1982年,中国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在当年即开始下降。随后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婴儿潮”人口到达适婚年龄,生育率从1984年开始反弹,在1987年到达峰值后一直走低,到2003年开始维持在1.2%左右。出生率的降低减少了青少年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出现了底部老龄化。而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居民预期寿命在增加,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71.4岁增加到2010年的74.83岁,预期寿命的提高增加了人口金字塔的顶部权重。顶部老龄化与底部老龄化叠加,加速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2011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7%,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1%,按照国际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0%和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7%”这一标准,中国早在2011年已成为老龄化国家。与美国、日本和韩国不同,中国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即已出现老龄化,未富先老使得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在工作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将影响劳动力的总成本。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口增加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农村劳动力富余。改革开放释放了人口红利,低成本使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优势。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城镇化的推广,农村青年人口比重降低。农村儿童教育程度也提高,越来越多儿童接受高等教育后不再进入工厂进行生产性工作,生产性工作面临用工缺口。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人口进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在皮鞋、衣服等低附加值行业工厂工作。大量的劳动力供给使得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领先于中西部省份。但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减少,这些富裕省份的企业用工成本较之前大幅提升。但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多达七八百万。中国尚处于经济转型期,对大学毕业生的岗位需求优先,造成中高端劳动力市场供给过剩,大学毕业生起薪增长缓慢。结构性的变化使得劳动力总成本上升,因为从事生产性工作的人数要多于非生产性工作的人数。劳动成本上升将提高劳动力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而增加需求,使得物价面临上涨压力。近年来,电影、智能手机消费等在中国增长迅速,很大程度上因中低端劳动力收入得到增加。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他们有能力去购买娱乐性消费品与服务。

图6-5 农民工工资上涨快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经济危机后,外需疲软,宏观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在于国内消费的提升。而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当前还有很多改善型需求未得到满足。国家在政策上高度重视农民增收,以增加农村地区的消费。预计2015年农民增收政策还将继续发力,届时农村地区消费的释放将提升总物价水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