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015年全球经济展望及对中国的影响_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展望(1 / 1)

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展望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经历了两波集中爆发期,伴随着杠杆压力的转移,全球经济正在加速迈向金融危机第三波,而第三波的风暴眼正是在新兴市场。第一波银行业危机发轫于中心国家(美国)的私人部门,第二波主权债务危机发轫于次中心国家(“欧猪国家”)的公共部门,沿着这个脉络,第三波危机爆发于外围国家(新兴市场)的对外部门。2013年5月伯南克第一次暗示退出QE可以看作这一轮危机的起点,而随着美联储于2014年正式退出QE和2015年启动加息,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第三波将逐渐进入**。金融危机第三波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从资本渠道来看,新兴经济体面临系统性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资本回流发达国家,美元进入升值周期

过去十多年,受益于全球主要央行的宽松政策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新兴市场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据国际金融协会统计,流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从2000年的2000亿美元左右一路飙升到2012年的1.1万亿美元。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为了维持本国流动性的宽松以及货币的弱势,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等全球主要央行先后实施史无前例的零利率和非常规QE,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推动热钱大量涌入新兴市场,制造了新兴市场的资产泡沫。但是,当美联储退出QE、加息预期开始升温、外围货币政策转向的时候,这种外部因素带来的资本流入很容易“突然停止”,从新兴市场转而回流发达市场,所以自2013年伯南克暗示退出QE以来,新兴市场货币整体大幅贬值,贬值幅度平均20%以上,而美元同期则大幅升值10%以上。

从贸易渠道来看,全球进入去杠杆和再平衡周期,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经过第一波银行业危机和第二波主权债务危机的洗礼,全球经济已进入私人和公共部门同步去杠杆的漫长周期。去杠杆意味着储蓄投资缺口的再平衡,因此,本轮中心国家复苏,也是以贸易逆差的纠正为代价,并不会明显带动全球贸易需求。相反,由于内需不振,各国都加紧抢占出口份额,包括美国的能源独立、出口倍增、TPP,欧洲的TTIP、“双反”,日本的安倍经济学等战略都指向一个日标:纠正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失衡。这意味着新兴市场的出口导向模式难以为继。

伴随着美元升值,大宗商品进入低价周期

去杠杆和贸易再平衡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加紧开发新能源,减少进口需求。而作为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结构性减速导致大宗商品需求低迷,再加上美联储退出QE带来的美元升值压力,大宗商品价格陷入低迷也就不难理解了。而这将对过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造成更大的冲击。

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第三波远未结束,俄罗斯中长期承压

从宏观视角看,随着美联储加息的临近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未来资本回流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出口低迷、美元升值和大宗商品走弱的趋势可能会继续,金融危机第三波将持续冲击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可能逐步蜕变为分化市场,少数国家会爆发短期的急性危机,大多数国家将陷入长期的慢性危机,而只有极少数的国家将转危为机,成功跻身成熟经济体行列。过去一年里,已经有很多基本面脆弱的国家首当其冲地倒下,比如南非、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2015年,资本外流、出口低迷、货币贬值的压力将持续冲击新兴市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