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创新驱动发展(1 / 1)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所以,今天我们的政府和企业都很重视创新。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的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创新也是如此,创新是一种攀登,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就像爬山一样,步子不稳,就会摔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创新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有新的突破,否则就谈不上是什么创新。

当今中国,大家都非常重视创新。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浮躁之风弥漫全社会。弄虚作假、急功近利、言过其实的现象比比皆是。浮躁是创新的大敌。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正在对发达国家进行赶超,因此,我们不少创新成果是在发达国家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有人喜欢讲某某产品是我们享有完全知识产权,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它可能有一点创新,但大部分成果是学习人家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实事求是呢?在哪些领域我们是学习别人的,哪些领域我们的技术是买来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了哪些创新?没有完全的知识产权,为什么一定要讲自己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呢?把别人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这是不讲诚信。不讲诚信,是要自食其果的。

创新需要法制。今天,中国假冒伪劣的现象层出不穷,我们老百姓不知道吃什么东西是安全的。为什么假冒伪劣的现象如此之多?根本原因,是违法的成本太低,我们的法制还不够健全。如果搞假冒伪劣的人,根据法律受到惩处,罚得他倾家荡产,那别人就不敢效仿了。

回顾欧洲的历史,工业革命是在英国诞生的。但是大家都记得,文艺复兴发源地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意大利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产生一大批科学家、发明家,诸如伽利略、布鲁诺、达·芬奇等人。但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率先发生在意大利,而发生在英国?我想根本原因是英国当时的环境要比意大利宽松,法制的情况要比意大利好。

英国1215年就制定了《大宪章》,这个《大宪章》可不简单。根据《大宪章》,王在法下,国王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王也要服从《大宪章》。1

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其根据就是《大宪章》。这件事情非常了不起!

中国的皇帝历来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法律是在皇权之下的。中国的农民起义推翻王朝,但中国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根据法律处死的。“王在法下”,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有了这样一个有权威的法律框架,就给各种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工业革命就率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包含着多少创新!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要提倡创新,要鼓励创新,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没有开放就没有创新

我们是在中国实行开放、全球化在深入发展的情况下谈创新。因此,我们在进行创新的时候,必须具有全球眼光。

全球眼光是什么含义?

首先,我们的创新一定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一定要了解在自己所从事的创新领域,其他国家已经发展到的最高水平是什么。如果我们对于世界在某个领域究竟发展到什么水平、有什么最新成果都不了解,那是谈不上创新的。你辛苦了半天,搞出来的创新,就可能是别人早已解决的问题。

其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创新,要善于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条件。全球化使得商品、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我们创新不能眼睛只看到中国的技术和人才,必须看到全球范围内在这个领域里的技术和人才。如果有这样的人才你看不到,你不会去用,那只能怪你自己。你不能把全世界优秀人才用起来,要在这个领域里实现创新是不可能的。

今天,从全球范围看,关于人才的争夺是十分激烈的。我们中国人要有这个胸怀,把全球优秀的人才用起来,不仅要有这个胸怀,而且要有这个本事。

关于“民族品牌”

我们经常听到“民族品牌”的提法。什么叫“民族品牌”?只有中国人关起门来创造出来的品牌才叫“民族品牌”?如果在创造品牌的过程中,吸收了国外人才参与,算不算“民族品牌”?如果我们收购了外国的品牌,算不算“民族品牌”?

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明白品牌的商品属性。既然是商品,就可以买卖,就可以转让。中国正处在一个赶超的过程中,创造一个品牌谈何容易,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立得住。因此,我们收购一

些外国品牌是必然的。

有一次我问李书福,为什么要购买沃尔沃这个品牌?他回答说:“我想让中国人造的汽车跑遍全世界。但是要我自己创造一个品牌,那得上百年,我等不了那么久。沃尔沃是一个现成的好品牌,我就买过来了。”

李书福不愧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非常了解品牌的商品属性。中国企业当然可以购买世界上的优秀品牌。凡是中国企业所掌握的品牌,不管是中国人创造的,还是外国人创造的,都可以称之为民族品牌。

在冷战结束后,全球的跨国公司已经逐步演变为全球公司。这些全球公司到哪个国家,就自称是哪个国家的企业。来到中国的跨国公司,都称自己是中国公司。

今天,中国的公司正在走向世界。我们走向世界之后,怎样做才有利于我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看,学习跨国公司的做法是有必要的。我们到哪个国家,就是哪个国家的公司,而不强调自己是中国公司。那样,对于公司的发展、成长会更加有利。

创新需要植根于中华文化,博采各家之长

任何创新,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离开了文化土壤,不可能有创新。中国文化,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延绵几千年没有中断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今天的创新,要注意从中华文化中吸取营养。

2011年6月8日至12日,我去台湾访问。连战主席接见了我,双方谈得很好,我送给他一本我写的书,他送给我一件法兰瓷的礼品。法兰瓷是台湾著名企业家陈立恒10年前所创新的产品。我到景德镇去看过法兰瓷的工厂,也去法兰瓷的总部和陈立恒先生长谈,看了他的样品。

法兰瓷出现才不过十多年,但是十分成功。我们给外宾赠送的国礼中,就有法兰瓷。人们称陈立恒先生是礼品的“教父”。法兰瓷为什么成功?我通过与陈立恒先生接触,慢慢明白,他的成功在于,他首先植根于中华文化,他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精益求精。同时,他还吸收了其他文化的营养,西方文化中一些优秀作品也都进入了他的作品。陈立恒先生还利用最现代的科技进行创新。

今天,中国企业家要进行创新,法兰瓷的成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创新必定会硕果累累,无往而不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