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周年的感悟(1 / 1)

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周年的感悟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这是中国与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消息传来,举国欢腾。

我本人有幸作为重返联合国中国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出席了第26届联大,并作为首批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人员在联合国前后工作了10年。40年过去了,中国代表团重返联合国、联合国各国代表对中国代表团欢迎的盛况仍然历历在目。回顾中国外交40年来的历程,感悟良多。

世界需要中国

1971年10月25日,蒋介石的代表团预感到情形不妙,没有等最后表决通过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决议,就宣告退出联合国。联大决议通过后,中国的席位是空缺的。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曾三次来电报,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团于1971年11月11日飞抵纽约肯尼迪机场,受到了联合国官员和法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以及500名记者的欢迎。11月15日,联合国大会举行专场会议,57个国家的代表先后发言,原定只开半天的会议,结果开了一整天。我在现场聆听57位代表的发言,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历史潮流推动的结果,这股潮流确实是不可阻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最有权威、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

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却被台湾当局占据了,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被排斥在外。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新中国,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这不能不说是当时联合国的一大缺陷。联合国是要处理世界事务的,却把中国人排斥在外,能够很好地处理世界事务吗?这显然是不行的。联大决议通过后,联合国方面的表现、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受到的欢迎说明,联合国需要中国,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需要世界

中国曾经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领先了上千年的国家。但是,正如小平同志所说,中国在明成祖(1402—1424年在位)之后走向了封闭。在世界发生大变化、科技取得大进步的时候,500多年的闭关锁国,置身于世界潮流之外,导致中国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才猛然醒悟,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起来斗争,争取独立、自由和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是很难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绝非偶然,他老人家经过长期对世界的观察、对中国的观察,总结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后,认识到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开放。过去30多年中国大发展的成就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走对了。我们的大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的,没有开放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要发展,就必须开放

,必须走向世界。联合国是一个世界大舞台,中国要开放,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回到这个舞台,否则,就无法融入这个世界。中国重返联合国40年的实践说明,中国需要联合国,中国需要世界。

国际、国内大局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着眼全球大局,必须充分利用联合国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而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反过来也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今天的世界仍然有许多缺陷,但是,客观地说,今天的世界比过去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

40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40年来,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世界的变化同样是巨大的。中国的正确外交政策,推动联合国大会在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努力下,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我们的外交舞台扩大了。1971年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仅有64个,2011年有172个。外交舞台的扩大对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是极为有利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变化充分说明,谁举起战争的旗帜谁就会走向孤立,谁就会丧失人心。谁举起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谁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中国在国际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显然,是对世界大有好处的。

历史潮流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重返联合国,反过来,也会壮大历史的潮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