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逻辑与企业家精神
张维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人类追求幸福,通过什么方式呢?我总结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你要自己幸福,首先要让别人幸福;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使别人不幸福而让自己变幸福。我们将前一种方式定义为市场的逻辑,后一种方式就是强盗的逻辑。这两种逻辑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的,但是在过去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人类漫长的历史当中,基本是强盗的逻辑占主导,到了近代,市场的逻辑才超越强盗的逻辑,成为人类追求幸福的主要方式。
近代以来,尽管市场的逻辑占主导,但我们仍然不时看到强盗的逻辑,包括德国和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企图用强盗的逻辑使自己的国家变得富有。但是历史证明,近代以来,强盗的逻辑不可能真正胜利,真正胜利的是市场的逻辑。美国变得强大,英国在美国之前变得强大,靠的主要是市场的逻辑。而德国、日本想用强盗的逻辑变得强大,最后几乎让自己的国家毁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什么这两个国家又进入了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之列?因为它们是靠市场的逻辑,也就是生产出全世界人民喜欢使用的产品,这才变得富有了。中国过去的30多年,其实也是在利用市场的逻辑。
强盗逻辑和市场逻辑,既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其实也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即使今天,我想仍然有许多人的思维是强盗逻辑的思维。大家也不要以为只有有能力当强盗的人,才会用强盗思维,实际上很多弱势者、被别人欺负的人,更可能习惯于强盗逻辑的思维。就如在我们中国有好多人看待国际关系问题,好比中美关系,如果美国得好处了,中国一定吃亏了,在经济上这叫零和博弈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一个政府博弈的概念,也就是所有人的财富都可以同时增加,而强盗逻辑才是零和博弈的概念,一部分人富有,另一部分变穷了。
市场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市场究竟是什么?市场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是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提的一个比喻,他最有名的书是《国富论》,后来人们总用“看不见的手”来总结市场。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好像有一只无形之手在影响着他,使得人的贡献比他自认为做的贡献还要大。在市场当中每个人都在谋取自己的利益,商人想赚钱,大学毕业生想找一个好的工作。那么,你怎么赚钱?就是要给消费者创造出他们喜欢的产品。你怎么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就是要为老板做出漂亮的业绩来,这样才有人雇用你。同样,大学要培养能够给社会带来价值的人才,这样,大学所培养的人最后在市场当中才有自己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或者隐形的手。
我们每时每刻做的事情,背后都有着隐形的眼睛在监视着我们,你做了坏事,它一定会记下来,你做了好事,它也会记下来。做了坏事一定会受到惩罚,做了好事一定会得到回报,这就是市场的声誉机制。一个人表现好,或者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高,就会得到许多人的信任,而如果你想靠坑蒙拐骗卖产品,市场早晚会惩罚你,以后没有人会买你的东西,消费者的惩罚会让你破产。所以做企业的人,一定要记住,市场本身就是一只隐形的眼睛。
我还有另外一句话,什么叫老板?老板就是找不到别人毛病的都是你的老板,这就是老板。什么是员工?只要别人没有发现他的毛病他就没有毛病。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里面,一个员工只要按时上下班,老板没有发现错误,他就可以领工资,如果老板不给工资员工可以去法院起诉。但是如果一个老板没有利润,他没地方可告,他不能告消费者没有给他钱,消费者是完全自由的,爱给他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这就是老板的本质,利润的本质。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真正能够理解,什么叫市场经济,我总结一下,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是一只隐形的眼睛,市场是一个责任制度。非常遗憾,现在许多流行的理论对市场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从人类的历史看,最早市场规模很小,就像一个乡村。我在农村的时候,村子里没有一个铁匠,为什么呢?因为村子太小,一个铁匠待一年也没有活干,所以10多个村子才有一个铁匠,他一年四季轮流在不同的地方干活才能养活自己。今天之所以城市发达,就是因为城市里面有很细的分工,去理发店,理发的人和洗头的人都不一样,这就是分工。经过分工,每一项工作自然可以做得更好,技术进步就是这样来的。
这个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这依赖于企业家精神。熊彼特找出了“斯密——熊彼特增长模型”循环的核心力量,就是企业家,是企业家精神。在这个循环当中,每一步都离不开企业家,市场是企业家发现的,是需要企业家去创造的。
而分工本身也是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家每一步创新都在创造一种新的市场。比如,比尔·盖茨创造了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叫软件产业。比尔·盖茨之前没有软件产业,有计算机,有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软件和硬件是在一起的。比尔·盖茨创立了微软,创造了软件产业,现在软件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过去30多年计算机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的进步,就是不断创造新的产业。现在物流、网上电商交易,也是重要的产业。
技术进步本身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是什么?创新的东西有市场,有人为此埋单,这才叫真正的创新。创新之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收入提高。怎么形成新的市场?这是企业家的工作。现在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是怎么回事?就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家仍然没有把创造所得的新的财富变成新的市场,我们还在重复生产过去生产的那些东西。产能过剩并不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完全饱和了,而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家没有把财富变成新的市场,这就是今后中国企业家要面临的问题。
企业家做什么:从套利到创新
企业家做的事情就是套利,把原来没有效率的东西变得有效率,接下来,没利可套了,我们靠什么?我们要靠创新。创新和套利不一样。假如电脑市场都饱和了,不赚钱了,卖电脑的人赚的是搬运工的钱,卖一台电脑赚的钱,没有卖一个馅饼赚的钱多。这时候乔布斯进行了一个创新,他生产出一款跟电脑不一样的产品——平板电脑,他就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创造了一个新的产品,这就是创新。从古到今,创新都存在,但人类真正的创新是从两百年前开始的,我们今天使用的这些东西,两百年前几乎都不存在。这就是创新的结果。
创新是熊彼特在一百年前提出的,至今仍是最权威的。创新也可以是实现一个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我们现在讲的管理,包括商业模式,都可以创新。
创新看起来很复杂,但我认为基本的理论很简单,就两条:第一,有没有可能提高产品对客户的价值;第二,有没有可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客户价值,包括对原来产品的改进,也包括创造未来没有的需求,这需要对人性有一个很好的理解。所以我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对人性有最透彻理解的企业家。无论是比尔·盖茨、乔布斯还是马化腾、马云,他们都对人性有特殊的了解。
人类的进步就是使市场创新带来的好处,让更多的人所分享。我认为企业家分三类,第一类企业家是创造一个新的产业、新的产品的人,第二类是满足市场上已有需求的企业家,第三类就是完成订单生产的企业家。企业家本身就少,第一类企业家更少,中国的这类企业家更是少之又少。
有一些企业家认为,模仿就是创新,这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你容易模仿的东西别人也容易模仿,所以产生的利润都是不长久的。我曾经提出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一家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
在竞争的市场上,只靠模仿一定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一定要理解创新和模仿的不一样。创新的利润轨迹跟套利是不一样的,套利是一开始就赚钱,创新是一开始就亏本,要亏好几年。为什么创新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如此之强,因为如果没有人看好你,没有人愿意投资的话,就很难成功。而创新成功以后
模仿者越来越多,你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少。所以一个企业要成功就要不断创新。
宝洁公司1956年生产的一次性尿布在美国只有1%的销量,不是技术不好,而是太贵了。所以只有特别富有的人或者旅行出差才会使用。宝洁公司研究发现,只有把尿布的成本降到3.5美分以下才可能提高销量,宝洁为这个工作花了10年时间,到1966年,宝洁公司将尿布的成本降到3美分,销量一下就打开了。
还有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了的家庭录像机,1956年制造出来的时候,它的销售价格要50000美元,老板说必须降到5000美元,技术人员花了若干年才做出来,老板又说必须降到500美元。因为如果达不到500美元不会有市场,这就是创新。创新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所以创新一开始经常是要亏损的。
现在许多年轻人创业、创新,什么赚钱做什么,这是一种思维。而真正创新的人,一开始不是这样思考的,他会思考做这个东西究竟有什么价值,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举一个例子,吉列刮胡刀,那时候刮胡刀用的刀片经常把脸刮破,又贵,还要磨,创始人吉列就想,能不能生产一种一次性的、用后就丢弃的刀片,他找了好几个专家,都认为不可能,没有办法把钢材磨得那么薄、那么便宜,而他坚持了6年,最终成功了,现在吉列刮胡刀是男人的必备品。
再举一个例子,联邦快递,其创始人史密斯是耶鲁大学的学生,他把“联邦快递”的想法写成了一篇论文,而这篇论文并不被教授看好,只拿到B的成绩,他仍然坚持想法创办了联邦快递公司。创办初期公司严重亏损,但这个物流模式现在成为全世界的物流公司都在使用的模式。无论航空运输还是水上运输,都在用这个模式。这样的例子我们中国也有好多,像腾讯、百度,百度其实和腾讯比的话,更像一个套利者,从国际上来看,它是将美国的一个模式拿到中国来。中国要真正创造出自己的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小结:市场与企业家
市场的核心是企业家,企业家就做两件事,一件是套利,另一件是创新。中国过去30年企业家主要是套利,而不是创新。但是现在这种套利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了。中国用30年时间走了西方200年的道路,但是这不代表我们的体制比人家好,我们的创新能力比人家高,而是由于我们落后,这叫后发优势。
我们把西方积累的产品、技术、管理方式拿过来,放到中国市场,我们才得以快速发展。所以我总是强调,不要盲目骄傲自大,看别人修了三年的路,自己三天修完了,就很自豪,这是太无知。而现在这个后发优势正在消失,别人生产的东西我们能用的基本用得差不多了,我们过去的廉价劳动力现在变得不廉价了。过去10年中国劳动力成本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没有了,原来还有些资源是不付成本的,而现在要返还原来的成本,比如因为发展而造成的污染治理,现在都变成了成本。我们曾经的快速发展还有赖于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现在国际市场环境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也有所恶化。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我们的后发优势正在消失。
中国在改革的第一阶段,是从计划到市场,我们需要的是套利型的企业家,不是创新型的企业家。而现在我们要转变增长方式,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企业家。
要培养出创新型的企业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第一是自由,第二是稳定的预期,这就与产权保护有关。自由包括心灵的自由和行动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就是可以胡思乱想,只要消费者接受,就证明是正确的,但中国企业家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得他们不敢胡思乱想。当然中国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敢想了,但是传统上我们是不敢想的。还有行动的自由,中国现在仍然有过多的政府管制,企业家缺乏自由行动的空间。稳定的预期就是说,商业本来就充满了风险,如何使人们敢冒这个风险,特别是在中国,制度的风险非常大,所以创新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另外,产权保护非常重要,没有对私有财产的有效保护制度,就不可能形成创新的制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