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推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许德明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书记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局长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国务院精神,联系上海实际、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的重大举措。“实施意见”的实施,对于培育和激发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上海国际竞争力;对于优化所有制机构和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创业,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和谐社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上海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实施意见”出台一年来,各区县、委办、金融机构都结合自身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投资领域拓展。上海非公有资本的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涉及了法律法规未禁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一大批私营企业大集团进入了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二是资本存量增加。2005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6.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5%。三是就业容量增长。本市非公经济从业人员比2004年增加40.39万人,增长8.7%;占全市58.2%,比重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四是创新能级提升。全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66.78%。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增强,承担了许多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当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瓶颈,不少部门和机构对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处于观望状态,举措不多,力度有限,总体氛围还不尽如人意,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
“实施意见”出台以后,市有关部门、区县纷纷出台了系列政策,这
本身是好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是有的政策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从上到下说原则话”;二是有的政策与法律法规或其他部门的政策相矛盾,缺乏可行性;三是有的政策制定以后,基层单位没有参照执行,缺乏权威性。造成“推进难、落实难、见效难”。
2.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非公有制企业缺乏经常性、制度性、及时性了解党和政府政策文件的信息渠道,信息不对称。如有的企业集团因为不了解政策,采用了设备投资而不是设备租赁,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非公有制企业中,有大量外地员工成为企业骨干,但由于进沪门槛提高,无法办理人才居住证,无法视同本市居民解决四金缴纳、子女入学等问题,企业难以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留住人才。
3.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企业所需要的各类审批手续进一步简化,但在一些部门、地区、组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借评比、赞助、捐赠之名,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乱收费的现象。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多元化股份制改革,容易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阻力较大。社会媒体中,宣传非公有制经济正面形象的报道题材还不是很多,与之相反,热衷于炒作非公业主财富和个人隐私,加重了社会公众的“仇富”心态。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社会工作党委、社会服务局的职能定位和工作要求,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将充分发挥本市“两新”组织综合协调部门的优势、党政合署办公的优势、指导和协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优势,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上海“实施意见”的全面落实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加大沟通力度,成为市委市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桥梁
通过定期征求意见的方式,如调研、座谈、走访等,了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非公企业的要求和呼声。通过学习、考察等工作途径
,建立健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间的经常性沟通和交流渠道,建立与重点省市相关部门建立定期的工作交流和研讨制度。
2.加大宣传力度,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塑造社会正面形象的阵地
与报纸、电台、网站频道合作,以专版、专栏等形式,宣传党和政府一系列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出的积极贡献。定期举办面向非公企业家的报告讲座,邀请法律、财会、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为企业家就经营创新和风险规避建议,就热点难点问题解惑。
3.加大培养力度,成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发现培育人才的摇篮
制订《上海“两新”组织人才工作方案》,确定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人才类别、标准和发现人才的途径,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三级人才库。组织私营企业家赴中央党校、市委党校培训,强化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发挥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分批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文化提高、劳动技能、经营创新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4.加大服务力度,成为新形势下服务政府理念和实践的试点
加大与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和各类行业管理部门的业务联系和沟通力度,充分发挥“上海市加强对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联系会议”和“上海市市场中介组织协调管理联席会议”的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规划、信息咨询、品牌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和市场中介机构在创业辅导、投融资、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大型私营企业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的建设,引导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树立非公企业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和利用全市的各类资源,综合汇总有关资料,逐步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
(本文系许德明同志于2006年5月25日在上海“实施意见”颁布一周年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座谈会的讲话摘要,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