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雪域
——魂系阿里
虽然阿里地区是西藏有名的穷地方,但阿里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孔繁森在《西藏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对阿里地区得天独厚的六大发展优势逐一进行了阐述。这篇文章的发表,给阿里地区的干部群众极大的鼓舞,称之为:“阿里地区振兴发展的宣言书”。
孔繁森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给阿里的发展理清了思路,一个又一个发展项目上马了,很短时间里就出现了较快发展的局面。
1994年10月的一天,孔繁森突然给妻王庆芝打电话,说:“不知怎么了,这段时间特别地想儿子,你安排儿子来一趟阿里吧!”
王庆芝觉得这个电话打得有点异样,就把爸爸的要求跟儿子孔杰说了。王庆芝不放心孔杰一个人去阿里,于是邀请了孔杰的同学和他一同去西藏。走之前,王庆芝给孔繁森打了个电话,嘱咐他一定要派专人去新疆接他们。
记者采访孔繁森
10月26日,两个孩子到了乌鲁木齐火车站,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有人接他们。两人只好搭车往西藏走。一路上两个人可算是吃尽了苦头,既有车临万丈深渊带来的视觉上的恐惧,又有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经过四天四夜的行程,总算到了阿里,可两人没有想到的是孔繁森竟然不在,他下乡去了。等了两天,孔繁森依然没有回来,两个孩子因严重的高原反应都病倒了。孔繁森回来的第二天,就又要下乡去了,他要儿子和同学都跟他一起去。可两个人根本没有休息过来,浑身无力,头也痛得厉害,心里不太想去。于是孔繁森就说:“藏族有句谚语,是大鹏就不畏惧高崖,是苍龙就不畏惧湖海,你们还是坚持一下吧,也借这个机会了解一下西藏,了解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也了解一下你爸爸是怎么开展工作的。”
孔繁森为藏族同胞诊病
跟随父亲下乡的10天里,虽然吃尽了苦头,但使孔杰真正了解到了父亲在遥远的西藏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也从父亲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认为父亲是一个英雄,父亲的心灵是那样的高尚、深邃、博大。
1994年11月14日,孔繁森刚刚从乡下回来,不顾十几天走访的劳累,就与自治区工作组一行18人,匆忙出发赴新疆开始了为期14天的考察洽谈工作。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车过新疆叶城,孔繁森解决了阿里驻叶城办事处180亩土地的征费问题;车过新疆喀什,孔繁森连夜拜访了喀什的领导,协调解决了阿里地区的粮食供应问题;到了乌鲁木齐,就石油和液化气供应、平价粮的供给、双边旅游资源开发、国道管理、口岸开发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协商和洽谈。
11月24日,自治区的领导先行离开乌鲁木齐市返回拉萨。25日凌晨,孔繁森早早地就起来了,匆匆在4页便笺上拟就了“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12个问题,涉及到与阿里地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源、交通、联合开发盐湖、改善阿里干部办公住房、教育以及日土县边贸口岸建设等等。
11月25日至28日,孔繁森率组研究边境地区的贸易
往来问题,并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主要领导进行了商谈。
28日,寒风一直在吹,天阴得越来越重。孔繁森担心他的阿里,想提前完成考察任务早些回去。
28日夜,孔繁森拨通了阿里的电话,询问贯彻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意见的起草情况和阿里地区“九五”规划的修订情况,他一再嘱咐尽快完成,待他返回后与地委行署领导共同研究确定。此后,他又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他告诉王庆芝说儿子将于29日下午从乌鲁木齐市回山东。
这是他和阿里,和山东老家最后一次通电话。
29日上午8时,孔繁森带着工作组一行向塔城出发,按计划考察一下巴克图口岸。
12时47分,孔繁森所乘的车发生了车祸,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
孔繁森走了,活着的时候,生能舍己;告别人生时,又真的是死不还乡!
孔繁森同志牺牲后,他的一半骨灰安放在拉萨市烈士陵园,另一半骨灰安放在聊城市烈士陵园中。此外,其衣冠冢则设在阿里的狮泉河烈士陵园。
在山东聊城,2000多名干部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来到革命烈士陵园,为孔繁森同志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场的干部群众面对着孔繁森同志的遗像,都禁不住失声痛哭。当孔繁森同志的儿子孔杰怀抱着父亲的骨灰送往灵堂时,来自他老家五里墩村的父老乡亲们都纷纷跪倒在地,连声哭喊着“繁森”的名字泣不成声。
孔繁森同志纪念碑
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这里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遗像前花圈似海、哈达如云、哭声如潮。孔繁森同志当年在西藏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曲印和贡桑,怀抱着爷爷的骨灰和遗像,为他们敬爱的孔爷爷送葬。
噩耗传到阿里地委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人们纷纷朝着孔繁森同志殉职的方向哭泣默哀。阿里地委行署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追悼仪式,这个不足5000人的边疆小镇赶来参加追悼仪式的竟有2000多人。那一天,一幅挽联十分醒目,上面写着“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是一副对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和精神的高度评价、高度概括的挽联,它诉说着人们的巨大悲痛,倾吐着人们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孔繁森在藏工作10年间,深深爱上了西藏人民和那里的山山水水,早在孔繁森生前《大众日报》《聊城日报》《山东画报》《西藏日报》等报刊都多次报道过孔繁森在西藏的感人事迹。孔繁森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却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谋取个人私利。1986年孔繁森担任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用车本来很方便,可元宵佳节,他却借来地板车推着年迈的老母亲上街观灯赏景。1991年已是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新盖的专员住房本来有他的一套,他却让给了其他住房困难的同志,自己仍然住在简陋的房舍里。在西藏孔繁森吸烟只吸几毛钱的低档烟,一次孔繁森到阿里党校讲课,党校的同志在桌子上放了两盒红塔山香烟,孔繁森却批评道:在阿里一斤羊毛4块8毛钱,一盒红塔
山却20元钱,吸一盒红塔山,四五斤羊毛就烧掉了!
孔繁森之墓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孔繁森一生生活极为简朴,几十年来,无论是当工人、当部长、当书记,身上的内衣大都是带补丁的,他身边还常备着一个针线包,衣服破了就自己缝补……孔繁森殉职以后,阿里地委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外,再就是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还有仅剩下的8块6毛钱。谁会相信,这竟是一个地委书记的全部家当。在他的遗物中还有数千元的各种发票,这些发票在他任职期间完全可以签字报销,然而他却严格地把握了公与私的界限,其中有一张5元钱的用车发票,还是孔繁森在担任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期间,因私事用车按每公里1元钱,交纳的用车费。
孔繁森纪念馆中的孔繁森塑像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他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藏族同胞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就像高原上的蓝天一样,那样的纯洁,那样的深沉,那样的博大。他始终在努力实践着自己最喜爱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好干部孔繁森就这样两袖清风地从西藏雪原上永远地走了。西藏的每一个神山、圣湖、草场、土林、戈壁都埋上一层厚厚的白雪,天地一片苍茫。只有那五彩经幡仍然在狂风暴雪中倔强地招展着,它要告诉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们:孔繁森,阿里人民不会忘记你,西藏人民永远记着你……
歌曲《公仆赞》
你是公仆 身上凝聚着民族魂
你是大树 身后成长着大森林
孔繁森啊 孔繁森
你是一团不息的火啊
光焰照后人 照后人
老百姓在传颂你啊 孔繁森
你有一颗善良的爱民心
微笑融冰雪啊 送炭进柴门
情同亲骨肉 爱比海洋深
都说是后羿射日救苍生
怎比你赶走贫困
你是公仆 身上凝聚着民族魂
你是大树 身后成长着大森林
孔繁森啊 孔繁森
你是一团不息的火啊
光焰照后人 照后人
老百姓在赞美你啊 孔繁森
你有一颗赤诚的报国心
汗水洒齐鲁 雪域立功勋
敢为孺子牛 默默苦耕耘
都说是愚公移山不畏难
怎比你知难而进
勇挑重担的共产党人
啊…… 大森林
啊…… 啊…… 孔繁森 孔繁森
造福大众的共产党人
你是公仆 身上凝聚着民族魂
你是大树 身后成长着大森林
孔繁森啊 孔繁森
你是一团不息的火啊
光焰照……后……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