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味淡,烦恼自消(1 / 1)

生活简单、恬淡无争,是天地的规律、道德的本质。因此,那些得道的圣人悠然自得,没见他们忧虑什么,而一生顺利。其实,平易恬淡才是最美好的生活,只是人们谁都不信,总要弄得生活有波澜、有曲折,才认为那是生活。

在圣贤者看来,平易恬淡就没有忧患,这样邪气才不能袭扰自己的身心。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到德性完备而神情不亏损。所以说,得道的圣人们生是顺天之运行,死是随万物而化;不为子孙先造下什么福,更不为子孙留下什么祸;有所感才有回应,有所迫才会有动力,一切是不得已而后起;丢弃心机与事故,遵守自然规律而行。

菲律宾《商报》登过一篇文章。作者感慨她的一位病逝的朋友一生为物所役,终日忙于工作、应酬,竟连孩子念几年级都不知道,留下了最大的遗憾。作者写道,这位朋友为了累积更多的财富,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终于将健康与亲情都赔了进去。那栋尚在交付贷款的上千万元的豪宅,曾经是他最得意的成就之一。然而豪宅的气派尚未感受到,他却已离开了人间。作者问:“这样汲汲营营追求身外物的人生,到底快乐何在?”

这位朋友显然也是属“世味浓”的一族,如果他能把“世味”看淡一些,岂不是惬意的生活?

平易恬淡的生活是快乐的源头,它为我们省去了欲求不得满足的烦恼,又为我们开阔了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

平易恬淡就是剔除生活中繁复的杂念、拒绝杂事的纷扰;平易恬淡也是一种专注,叫做“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生活中经常听一些人感叹烦恼多多,到处充满着不如意;也经常听到一些人总是抱怨无聊,时光难以打发。其实,生活是平易恬淡而且丰富多彩的,痛苦、无聊的是人们自己而已,跟生活本身无关。所以是否快乐、是否充实就看你怎样看待生活、发掘生活。如果觉得痛苦、无聊、人生没有意思,那是因为你不懂快乐的原因!

圣人们不担心天灾,不受物累,没有人事上的是非,更是心中无鬼。他们生也如浮云,死也就这么死了;他们一生不思虑、不预谋,他们人格闪着光彩而不炫耀,他们有信誉而不向谁许愿;他们睡觉不做噩梦,醒来不担忧;他们神情纯粹单一而精力不疲倦。

所以说,人们的悲欢是德性上出了偏差;喜怒是求道心切的过错;心生好恶是德性上有了偏失。因为没有忧乐的干扰,才是德的最高境界;顺从自然这个“一”而不变初衷,才是静的最高层次;办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叫纯粹之极。因此,体力劳动不知休止,是大害;脑力劳动不知停歇,就疲惫,而疲惫就使人的生命枯竭。

就拿水来说吧,水的性质是没有杂质就清,不扰动就平;可是不让水流动起来,一潭死水也不能清;有流动、有变化、有吐故纳新就是天之德的象征。因此,纯粹而不杂,平静而不扰,恬淡而无为,以自然的变动来制定自己的变动,这才是最好的清理心灵之道。而这种清理心灵之道最纯一、最朴素、最基本的要领是什么?那就是专一守神。

专一就是不乱用精神,就是将“神”像藏宝剑一样看守起来。所以,一念于自己的心,守住它而不丧失,与心神合一,这就是大道的基本要领了。不论是工匠、艺术家、思想家等,只要精通于一就与天道合。

俗话说:“众人重利,廉洁的人重名,贤德的人重志,圣人贵精神。”换言之,专一于利的是商或是没发财的众人,专一于廉洁的是政治家,专一于德行的是道德家,而专一于精神的则是圣人。

我们说的素,就是不杂;纯,就是没有亏损精神。能既不杂又不亏损精神,同时专一的人,叫真人。这样的人处在本能所为的限度内,藏身于无端无绪的混沌中,游乐于万物或来或生的变化环境里,本性专一不二,元气保全涵养,德行相容相合,从而使自身与自然相通。像这样,他的禀性持定保全,他的精神没有亏损,外物怎么能够侵入呢?

这就像醉酒的人坠落车下,虽然满身是伤却没有死去,骨骼关节跟旁人一样,而受到的伤害却跟别人不同,因为他的神思高度集中,乘坐在车子上也没有感觉,即使坠落地上也不知道,死、生、惊、惧全都不能进入到他的思想中,所以遭遇外物的伤害却全没有惧怕之感。那个人从醉酒中获得保全完整的心态尚且能够如此忘却外物,何况从自然之道中忘却外物而保全完整的心态呢?

圣人藏于自然,所以没有什么能够伤害他。故而,要呵护心灵就不要开启人为的思想与智巧,而要开发自然的真性,开发了自然的真性则随遇而安,获得生存;开启人为的思想与智巧,就会处处使生命受到残害。不要厌恶自然的禀赋,也不忽视人为的才智,人们也就几近纯真无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