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不像梦中的那样(1 / 1)

寻找完美的爱情时,你会在无意间丢掉你本该得到的幸福。还是注意一下身边的平淡,抓住现在就能得到的幸福吧。

很久以前,一位方丈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

一天,方丈对徒弟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遵命而去。

时间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方丈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师傅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树叶。”

二徒弟在外转了半天,最终空手而归,他对师傅说:“我见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

最后,方丈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现实生活中女人寻找的是“白马王子”,男人寻找的则是才貌双全的“人间尤物”,他们寄予爱情与婚姻太多的浪漫,这种过于理想化的憧憬,使许多人成了爱情与浪漫的俘虏。

其实,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有些人,特别是女性,往往容易一味沉醉于罗曼史所带给她们的短暂刺激之中。其实爱情可以让人创造奇迹,也可以令人陷入盲目,要知道美满的爱情不是那些日思夜想的白日梦,而且即使再美丽的梦想也不过是一个梦而已。脱离实际的幻想,超乎现实的理想化,往往使爱情失去真正的色彩。

燕子、明明、小雪是好得不能再好的闺中密友,三人中燕子长得最美,小雪最有才华,只有明明各方面都平平。三个人虽说平时好得恨不能一个鼻孔出气,但是在择偶标准上,三个人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燕子觉得人生就应该追求美满,爱情就应该讲究浪漫,如果找不到一个能让自己觉得非常完美的爱人,那么情愿独身下去。而小雪则觉得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必须找一个能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男人才行,只有明明没有什么标准,她是个淳朴又实际的人——对婚姻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男人不抱过高的要求,对人生不抱过于完美的奢望,她觉得两个人只要“对眼”,别的都不重要。

后来,明明遇到了陈军,陈军的长相、才情都很一般,属于那种扎在人堆里就会被淹没的男人,但他们俩都是第一眼就看上了对方,而且彼此都是初恋的对象,于是两个人一路恋爱下去。对此燕子和小雪都予以强烈的反对,她们觉得像明明这样各方面都难以“出彩”的人,婚姻是她让自己人生辉煌的唯一机会,她不应该草率地对待这个机会。但是明明觉得没有人能够知道,漫长的岁月里,自己将会遇见谁,亦不知道谁终将是自己的最爱,只要感觉自己是在爱了,那么就不要放弃。于是明明25岁时与陈军结了婚,26岁时做了妈妈。虽说她每天都过得很舒服、很幸福,但她还是成为了女友们同情的对象,燕子摇头叹息:“花样年华白掷了,可惜呀!”小雪撇着嘴说:“为什么不找个更好的?”

当年的少女被时光消耗成了三个半老徐娘,燕子众里寻他千百度,无奈那人始终不在灯火阑珊处,只好让闭月羞花之貌空憔悴;而小雪虽然如愿以偿,嫁给了与自己志趣一致的男士,但无奈两个人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如同两只刺猬般不停地用自己身上的刺去扎对方,遍体鳞伤后,不得不离婚,一旦离婚后,除了食物之外她找不到别的安慰,生生将自己昔日的窈窕,变成了今日的肥硕,昔日才女变成了今日的怨女;只有明明事业顺利,家庭和睦,到现在竟美丽晚成,时不时地引来路人欣赏的目光。

燕子认为完美的爱人、浪漫的爱情,能使婚姻充满**、幸福、甜蜜,其实不然,完美的爱人根本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你找一辈子都找不到,况且即使你找到了自己认为是最美满、最浪漫的爱情之后,一遇到现实的婚姻生活,浪漫的爱情立刻就会溃不成军,因为你喜欢的那个浪漫的人,进了围城之后就再也无法继续浪漫了,这样你会失望,失望到你以为他在欺骗你;而如果那个浪漫的人在围城里继续浪漫下去,那你就得把生活里所有不浪漫的事都担待下来,那样,你会愤怒,你以为是他把你的生活全盘颠覆了。

小雪自视清高,把精神共鸣和情趣一致作为唯一的择偶条件,她期望组织一个精神生活充实、有较强支撑感的家庭,她希望夫妻之间不仅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生活情趣,而且有共同的思想和语言。可是事实证明她错了,她的错误并不在于对对方的学识和情趣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在于这种要求有时比较褊狭和单一。实际上,伴侣之间的情趣,并不一定限于相同层次或领域的交流,它的覆盖面是很广泛的,知识、感情、风度、性格、谈吐等都可以产生情趣,其中,情感和理解是两个重要部分。情感是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加深理解才能深化彼此间的情感,双方只要具备高度的悟性,生活情趣便会自然而生。

明明的爱也许有些傻气,但恰恰是这种随遇而安的爱使她得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幸福。爱情中感觉的确很重要,感觉找对了,就不要考虑太多,不然,会错过好姻缘的。将来的一切其实都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才是富有挑战的,等到确定了,人生可能也就缺少了不确定的精彩了。明明很庆幸自己及时把握了自己的感觉,青春的爱情无法承受一丝一毫的算计和心术,上天让明明和陈军相遇得很早,但幸福却并没有给他们太少。

那些像明明一样顺利地建立起家庭的青年,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他们敢于决断,不过分挑剔。爱情中的理想化色彩是十分宝贵的,但是理想近乎苛求,标准变成了模式,便容易脱离生活实际,显得虚无缥缈。不要死守着一份完美的期待,你自己都不完美,如何去要求其他?过于苛求,只能导致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