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感情常常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一个被感情左右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所以在做选择时,要理智分析。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遭受了恶人的迫害,气愤难平,又不是他的对手,这时你该怎么办?是玉石俱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他拼个你死我活,还是忍辱负重,养精蓄锐,待条件成熟之时反戈一击,让恶人得到应有的报应?显然,聪明人都会选择后者。
战国时期,有个避世的高人,人称鬼谷子,他门下弟子众多,孙膑与庞涓便是其中两位。这对师兄弟才华横溢,尤其是那孙膑堪称绝世奇才,他二人平日关系最为要好,结为异性兄弟,相约他日得志,彼此绝不相忘。但孙膑不知,此时的庞涓早已对他燃起妒火,也正因如此,这对兄弟在日后竟成了死对头。
先说那庞涓,因建功心切,在鬼谷子处学业未完,便匆匆下山。当时正值战国中前期,辖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域的魏国实力颇为强大,君主魏惠王正在招贤纳士,庞涓闻讯去投,果然得到重用,被任命为上将军。这庞涓毕竟是鬼谷子的高徒,他治军有方,善于谋断,先后出兵击败宋、卫两国,当时齐国常犯魏国边境,庞涓领兵回击,又将齐国打败,令齐国人自此再不敢轻易犯境。
话说这魏王也是个求才若渴的人,他听闻庞涓的同门孙膑非常有才,就命庞涓速速将孙膑请来。这下庞涓犯了难,他在心里嘀咕:若请不来孙膑,魏王必然要责怪;可若是真请来了,自己的位置还能保住吗?至此,心胸狭隘的庞涓妒火燃烧得更加旺盛了。最后,庞涓索性心一横——不如先将孙膑请来,然后再想法置之于死地,以绝后患。
于是,庞涓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魏王与孙膑一聊,便有意封他为副将,但庞涓虚意表示,孙膑新到魏国,恐人心不服,应先以贵客之礼待他,等他日立了功,自己自会将上将之位让与孙膑,魏王亦觉有理,便答应了。接下来,庞涓把孙膑请到自己家中留住,盛情款待。
有一天,一个自称是同乡的人来找孙膑,给他带来一封家信,说是他失散多年的哥哥写的,希望孙膑能回齐国团聚。孙膑得到兄长的消息很是高兴,就写了一封回信,表示自己初到魏国,寸功未立,等报答魏王以后再去与兄长团聚。孙膑哪里知道,这个人是庞涓派人假扮的,庞涓拿到孙膑的信,模仿笔迹又写了一封,表示急于回到齐国与兄长团聚。庞涓将伪造信拿给魏王,声言孙膑想背叛魏国,魏王看后将信将疑。随后,庞涓又劝说孙膑不妨回齐国去看看,老实的孙膑如何能想得到庞涓会害自己,还以为是关心呢,于是便向魏王请辞。魏王大怒,下令治孙膑的罪。
不久,庞涓来到狱中见孙膑,说他去向魏王求情,把死罪给免了,但按国法要被处以“膑刑”,也就是把膝盖骨割掉。孙膑受刑后成了残废,全仗庞涓悉心照料,他对庞涓感激不已。不久,庞涓求孙膑把他所学的兵法传授给他,孙膑想这正是报答庞涓的好机会,于是,他开始书写默记于心的兵法。
庞涓如此陷害孙膑,有一个仆人实在看不下去,便把一切偷偷告知孙膑,孙膑顿如醍醐灌顶。不久,孙膑心生一计,开始装疯卖傻,庞涓不信,叫人把孙膑弄到猪圈里,孙膑一边口出胡言,一边将猪食猪粪往嘴中塞。孙膑还常爬出庞涓家,或卧在猪圈,或蜷缩在街头。如此这般,终于瞒过庞涓,使他放松了看管。一天,孙膑听说齐国使臣访魏,就偷偷把自己的遭遇告诉齐使,齐使决定把孙膑带回国。第二天深夜,齐使让一个随从换上脏衣服、脸上涂泥、披头散发,装扮成孙膑卧于街边,而将孙膑藏在车里,带出了魏国。
孙膑回国以后,马上受到重用,成为大将军田忌的军师。
后来,庞涓率8万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打不过庞涓就向齐国求救。齐王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出兵8万救赵。田忌打算直接到赵国与庞涓决战,可孙膑觉得庞涓攻赵,国内肯定空虚,不如直捣魏都。田忌对孙膑一向言听计从,于是率军直取魏都大梁。庞涓虽知齐国出兵救赵,也没太在意。直到魏王见齐军滚滚而来,大惊失色,马上派人叫庞涓回救,这时庞涓才慌了神。当他率疲惫之师往回赶的时候,遭到早已埋伏在半路上的齐军围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之战,此战魏军大败,仅庞涓逃脱性命。
几年后,庞涓率10万大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王命田忌、孙膑领兵救韩。这次,孙膑仍然采用上一次的策略,没有直接去援助韩国,而是去攻打魏国。魏王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发现齐军的意图后马上让庞涓领兵返回,同时竟起全国之兵派太子统帅,打算围歼齐军。
魏国军队以剽悍勇猛著称,在数量上又占绝对优势,如果硬碰,齐军不是对手,必须智取。很快,齐军进入魏国境内,第一天,孙膑让造10万个炉灶,第二天就减为5万,第三天又减到3万。魏军素来看不起齐军,认为齐国人胆小不善战,庞涓回撤后见齐军炉灶一天天减少,便认为齐国逃兵一天天增多,轻敌之心骤起,他命令少数精兵随自己日夜兼程追击齐军,主力随后跟进。孙膑计算着庞涓第四天傍晚将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在这里设下埋伏,并让人刮下路边一棵大树的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又命士兵“见火光就放箭”。黄昏时分,庞涓果然领兵到此,山路难行,军队放慢了脚步。庞涓依稀看见路旁一棵大树露出一片白,上面还有字,就让士兵举火把照亮,看到字,庞涓心知中计,可为时已晚。齐军将士见有火光,万箭齐发,庞涓中箭,他自知斗不过孙膑,遂拔剑自刎。
庞涓为自己的忌妒心而失去了做人的道德,丧失了灵魂,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毋庸置疑,孙膑绝对是个识时务的智者。当年受庞涓迫害,陷于魏国,他没有与庞涓争一时之长短,为自己雪耻。因为他知道,在魏国,庞涓势大,自己的争斗、抵抗非但无济于事,还会惹来杀身之祸。于是,他索性装疯卖傻,自辱于庞涓面前,使其放松戒备,掉以轻心,终得逃命之机。到了齐国后,他才恢复本色大展才华,令蛇蝎心肠的庞涓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孙膑的高明着实令人叹服。
古语有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对仇怨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所谓“君子”,必是道德高尚之人,又怎会抓住一点小小的仇隙,怀恨十年呢?这点事别说是君子,就是一般人也早就淡忘了。古人的意识告诫世人要分清是非曲直,分清利弊关系,时不利我,便藏锋守拙、韬光养晦,以求后报。待时机成熟之时,再以直报怨,给予那些恶人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