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肿痛四招便能轻松搞定(1 / 1)

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喉咙肿痛的问题,我们总是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却总会被这个不大的问题侵袭伤害,喉咙一疼就说不出话来,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无休止的咳嗽。为什么这个小问题会在我们的身体里不断地蔓延呢?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小问题的不重视,在病刚刚出现的时候本是小问题,但小问题不治疗就是大问题,一切的病全部来源于“不重视”三个字,假如真的重视,轻松搞定并不困难。

不管是老年人、年轻人、小孩子,都曾经遇到过嗓子疼痛的问题,也都知道这个问题不大,于是能挺的就挺,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要说不吃药,挺一挺用别的方法让其慢慢自愈也未尝不可。可是假如采取漠视的话,那问题可就严重了。事实上任何一个问题,说小便小,说大就能很大。小的时候不在乎那就会大,临大前重视了那就是小。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

扁鹊拜见桓公的时候,他看了齐桓公一会儿,说道:“您有病,但在表皮,不抓紧医治恐怕将要更加严重。”齐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齐桓公对左右说:“医生喜欢说没病的人有病,然后给他们治疗,把治好病当做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公,扁鹊对齐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皮肤和肌肉里了,不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没有相信。

扁鹊无奈地离开,齐桓公感到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齐桓公,他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齐桓公还是没有理睬扁鹊。扁鹊只好离开了。

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齐桓公迎面走过来,他急急地跑开了。齐桓公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说:“在表皮上的病,烫熨能医治;在肌肤里的病,用针灸能医治;在肠胃里的病,用火剂汤能医治;病到了骨髓里,是神所掌管的,汤药已经无法起效了。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里,已经不是我能解决的了。”

过了五天,齐桓公病重,幡然悔悟,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齐桓公也因病逝世了。

看看,本来不是什么问题的问题,在一个人的无视下成为了自取灭亡的祸根。你自己不重视,自己不在意,跟你自己想受罪有什么区别呢?中医有一句俗话,叫做,上医生治未病,中医治欲病,而下医治已病。而作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假如我们能够通过平时的自我维护不让它发生问题是最好的;假如在感觉问题要发生的时候去解决它也是好的;假如病情已经有了,在可控范围解决也是好的,只不过其中要受怎样的苦,完全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样运用身体的大药,在这三个档次发生之前就将其处理妥当呢?那我们就要从提前预防,前期调理,病后自愈三个方面来考虑了。

预防最好从调理肺部开始。健肺最重要的一步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可强健肺脏功能,如散步、做体操、舞剑、打拳、做气功等,其中气功最适合。中医师会推荐下面几个简单实用健肺方法,长期坚持非常有益于肺脏保养。

(1)拍肺功

每晚临睡前,坐在椅子上,身体直立,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沉心静气,吸气到不能再吸入,同时抬手用掌从两侧胸部由上至下轻拍,等呼气时再从下向上轻拍,持续10分钟,最后用手背随呼吸轻敲背部肺俞穴数十下。

(2)呼吸功

晚餐后两小时,在室外空气清新之处慢步走10分钟预热,然后站定,面对朗天明月,两脚分开与肩平,两手掌相交,掌心向上,放于脐下3cm处,全身放松,吸气到肺部深处,收腹,再缓缓呼气放松,坚持半小时即可。

2.前期调理

起始咽喉肿痛并不是空穴来风,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是多少有个前兆,假如我们真的觉得自己的嗓子有点不舒服但还没到疼的地步,或者觉得自己的鼻子有点不通的感觉,那就要提前进行一下调理了。

怎么办呢?这里要特别地给大家介绍一个穴位,那就是人体肺经上的最后一个穴位少商穴位。如果觉得嗓子变得难受的时候,不妨做个尝试,那就是当咽喉肿痛时,稍稍用力一掐这里就会很痛。如果问题还不算大,两只手相互掐2~3分钟就好了,若是感觉问题要比预计的严重一些,那就不妨多掐一会儿,每只手各按3~5分钟,一般来说2~3天就会好了。假如你觉得自己真的没有时间,那不妨用针在这个穴位上放一滴血,当时就可以快速看到效果。

3.病后治愈

如果是生病比较严重了,那就要进行整体权衡分析了。中医讲求的是对症下药,不同的病因,要不同的对待。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经络治疗方案,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1)咽喉按摩自愈法

每天早起后,在左手掌心涂上3~4滴风油精,顺时针方向按摩咽喉部位20~30次。2~3个月后,病情可大为好转,一年后基本康复,不易复发。

(2)左手无名指点压法

咽喉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患病后疼痛难忍,吞咽困难,这对中老年人的饮食有非常大的影响。

采用点压左手无名指尖,就可起到良好止痛、消炎效果。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直接有节奏点压左手无名指尖,坚持每日3次,饭前点压。每次点压10~15分钟,一般3~4日可起到缓解的效果。

(3)舌根运动法

咽喉炎致使咽喉肿痛、嗓子燥痒、吞咽有异物感的时候,可采取舌根运动法。

闭口、舌尖抵牙齿,正转18次,反转18次,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早晚坚持各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