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锐利的三棱针或者一把小小的刀子,刺破或者划破皮肤,流出血来,就可以治病?没错,这就是中医传统的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是针刺疗法的一种,也叫做“针刺放血疗法”,也就是《黄帝内经》提到的刺络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少量血液,理气活血,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有很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石器时代。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头——砭石,刺**体表皮,可以治疗疾病。因此,放血疗法曾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之《素问·血气形志篇》中提到:“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这句话大意是说,胸闷而感觉心脏剧痛的病人,针刺他的足太阴经和厥阴经,疏通血脉,让他堵塞的血管通畅)。
一般来说,放血疗法适用于很多气滞血瘀引起的寒症和淤症,比如肢体麻痹、腰背酸痛、头痛、眼睛痛、血栓、座疮、银屑病、湿疹等。对于这些病症,通过放血疗法,往往会有很明显的疗效。
一、放血疗法的种类
根据放血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刺络法、散刺法和划割法。
1.刺络法
这种方法又可以分为点刺、挑刺、丛刺三种刺法。
2.点刺法
在针刺之前,先在准备针刺的部位上下推按,使淤血积聚起来,然后针刺,拔出针后,轻轻挤压针刺部位,放出几滴血。重症患者放出十多滴血,直到血由黑红色变红色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在针孔上止血。
点刺根据进针快慢又可以分为速刺和缓刺。
速刺,顾名思义,就是速进速退,迅速刺入放血处1.5~3mm速退,让放血处流出少许血液或黏液。这种方法对于大多数部位都可以采用,是最常用的方法。
缓刺跟速刺相反,就是速度缓慢,刺入静脉1~2mm,然后慢慢退出,放出少量血液,缓刺适用于腘窝、肘窝、头面部等部位。
3.挑刺法
针垂直刺入皮肤或静脉后,把针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黏液,挑刺主要适用于胸部、背部、耳后等处的静脉等。
4.丛刺法
不像点刺和挑刺都是一根针,丛刺法采用若干根针捆扎在一起形成集束针,在所需部位叩刺,刺点数量多、刺入浅,有血珠渗出即可,适用于扭挫伤和脱发、皮肤病等。丛刺往往同时配合拔罐,以加深疗效。
针刺腘窝、肘窝等部位的一些穴位时,可以在肢体靠近心脏的一端扎紧止血带或绷带,让静脉暴露明显,更易出血,然后放血后,再松开止血带或绷带。
5.散刺法
散刺法又叫围刺法,一般根据病灶部位选择针刺放血点,主要用于医治丹毒、痈疮。
6.划割法
划割法不同于刺法所用三棱针,一般采用十分锋利的小眉刀等刀具,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垂直而进行划割后放血。通常适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二、放血疗法的功效及作用
1.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分为阳盛发热和阴虚发热,放血主要适用于阳盛发热。中医认为,阳盛则血盛,而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血脉中的邪热,使得气血趋于正常。
2.止痛作用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疼痛一定是由于经脉不通而导致的。放血可以调整壅塞的状况,让血脉中的邪气随着血液流出,经脉通畅就可以迅速止痛。咽喉肿痛、目赤痛及偏头痛,都可以通过放血而迅速止痛。
3.解毒作用
中医所说的毒,是指机体不能抵抗毒邪的侵扰而出现的病症。比如因毒火亢盛导致的“红丝疔”、毒邪浸**而生的疮疡痈疽等。放血不仅能够排出血中的毒邪,还能调理气血,抑制病邪,让人的机体恢复健康。
4.泻火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火”可以导致多种病症,例如心烦、易怒、口舌生疮、肢体肿痛、发烧、昏厥、谵语等。放血疗法适用于多种热证,让火热之邪随血而出,人体恢复健康。
5.消肿作用
中医认为肿痛是气滞血瘀导致经络瘀滞而引起的,放血让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同时排出,经脉畅通,自然就会消肿。
6.止痒作用
中医认为,痒是血脉中有风邪存在引起的,所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放血就可以理血调气,祛风止痒。
7.缓解麻木作用
中医认为肢体麻木是气虚或血虚造成的。放血可以令血行气至,可以减轻或治愈麻木的感觉。
8.镇吐作用
中医认为急性呕吐是因为胃热、肝气郁结或者消化不良引起的,通过放血泻热平肝,疏导肠胃积滞,因此就能够镇吐止呕。
9.止泻作用
中医认为腹泻有两种,肠胃积滞而导致热泻或者感染传染病导致的泄泻等。放血通过泻火降热而升清降浊。
10.急救作用
中医把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称作“闭症”,放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对闭症来说是有效的急救方式。
三、常见病症的放血部位
1.头痛感冒等
取大椎、太阳和耳尖穴,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2.小儿咽痛
取指尖的少商、商阳穴,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
取委中、腰阳关穴,适用于腰背疼痛等腰病和坐骨神经痛等。
4.淤症和寒症
各种肢体麻痹、萎缩、血栓、皮肤病、湿疹等,需要多处放血。一次见效的,就不需要第二次,如果出血量大,就需要间隔10~15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根据病人好转情况决定放血间隔时间。
四、注意事项和禁忌
1.让患者放松心情,减少顾虑,放血时最好让患者卧位,随时注意观察。
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时不要用力过猛,避开动脉。
4.气血虚弱、贫血者或孕期、产后的妇女以及过饥过饱、过度疲劳、酗酒等情况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5.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自发出血倾向、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禁用此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