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做人总要为人着想(1 / 1)

“我做事宽宏大量,不会把你逼上绝路,”胡雪岩扶他起来:“只要你照我吩咐,办事漂亮,非但既往不咎,裕和里的私款,分文不少属于你,档手照样做,啥事也不会发生。”

谭柏年完全折服,感激道:“胡先生叫我做的事,拼了老命也要办到。”

“不消拼命,举手之劳而已。”胡雪岩告诉他,虽然入股隆昌,但海运局和米行到底是两家,那笔生意,解铃还需系铃人,劳烦他去告知潘家祥,隆昌打算毁约,请他信守前约,和胡雪岩成交。

至此,谭柏年才明白胡雪岩的真正用意,暗暗佩服他的老成练达,自己决不是他的对手。若依了他,隆昌算彻底栽了,不单付出一笔违约金,而且存米无处销售,石三官要关门大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自己这个档手还做得成吗?

胡雪岩看出他的顾虑,许诺道:“事成之后,你到海运局做事,强过替石三官卖命,说话算数,决不食言!”

谭柏年无路可走,只好打定主意,死心塌地替胡雪岩效力。胡雪岩教他听候待命,不要轻举妄动。原来胡雪岩考虑到潘家祥既然敢毁约,一定对胡雪岩的信用产生了猜疑,贸然劝他信守前约,必遭碰壁。唯有设下圈套,令他钻入,不得解脱,情急之中,才可乖乖就范。

动之以情,示之以诚,结下真正的交情,日后自然受用。这一条是胡雪岩身体力行所追求的,事实也证明胡雪岩在这一点上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

§§§06 做人总要为人着想

胡雪岩经商兵法

做事总要为别人着想,这其实是胡雪岩与人交往时放在首位的原则,也是他延揽人才、使跟着他做事的人都心甘情愿为他拼命的“秘诀”之一。做事总要为别人着想,也就是要求做事的人有一种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的自觉。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从而对对方的利害得失与困难有较为深切的了解,由此再做出自己的决策,使自己的决策不仅有利于自己,也使对方容易接受,有效地避免自己的决策在实际运作中损害了对方的利益。

《孙子兵法》特别忌讳用兵不知彼也不知己,它所谓的知彼知己,就是要站在自己立场上和对方的立场上来看问题。有些人只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肯定是会失败的。的确,正如胡雪岩所说,不要总以为别人替你着想,你应该总是替有用的人着想。

对于如何留住人才,胡雪岩还有一个很实在的说法:“做人总要为人着想。”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

清政府的日常开支及军饷多靠富庶的江、浙支撑。江、浙每年征收的粮食主要靠漕帮经运河运到北京。但由于运河年久失修,加之干旱,运河沿路关卡甚多,漕运不畅,因而浙江的粮食运不出去,朝廷已经开始严辞催逼。

捐官得成,一回浙江就当上海运局“坐办”的王有龄为此急得团团转,刚刚顺利得到一个实缺而觉得真正是时来运转的那份春风得意,也被千斤担子压得不见了踪影。虽然有胡雪岩的就地买米之策能解燃眉之急,但实际运作起来也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钱庄肯垫钱,在上海买米需要十万两白银。其次还要有粮商肯卖粮。在上海的钱庄是胡雪岩做过学徒的信和钱庄,由于胡雪岩不记前嫌的大气,以及许下今后海运局钱款往来只找信和钱庄的好处,因而信和钱庄愿意贷出这十万银子的款项。倒是兼做粮食生意的松江漕帮当家人尤五颇为踌躇: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虽有米可垫,但松江漕帮由于这几年来漕运萎缩,加以出漕一次方方面面层层盘剥愈益加剧,自身已经很不景气,原来打算以这批粮食脱货求现以解帮内燃眉之急。而且,由于太平天国已建都江宁,并开始大举向东南进兵,粮食必成紧缺,加之不久即是青黄不接四五月间,粮价眼看要上涨,因而对这件卖粮之事不能不盘算自己的利害得失。

在酒席上,胡雪岩已看出尤五虽已答应让出自己在上海米行的大米,但心中亦有没有说出的隐情,想必他们一定有自己的难处,于是坚持要对方直言相告。而在得知对方的难处之后,胡雪岩立即与信和档手张胖子商量,请信和钱庄放一笔款子给漕帮,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将来卖掉了米再还。在胡雪岩看来,不知道别人的难处是一回事,既然已经知道了,就要能够替别人着想、要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帮助,而且,要帮也一定要帮在实处。由于胡雪岩此前已将信和钱庄的张胖子收服,因而张胖子不假思索就爽快答应了贷款的要求,甚至连尤五都有些不能相信还有如此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心存疑虑,直到张胖子说出自己敢于冒险垫钱的原因:第一是松江漕帮的信用,第二是浙江海运局的招牌,第三是米还在那里,因而不怕钱庄受损,尤五这才一块石头落下地。

胡雪岩刚一出道,就显示出自己的不同凡响,他人情练达,处事周到,而且更以他为人着想,帮人帮在实处的作派,一下子就赢得松江漕帮的信任与钦服,也为自己以后的生意找到了一条可以放心托靠的臂膀。

做事总要为别人着想,这其实是胡雪岩与人交往时放在首位的原则,也是他延揽人才、使跟着他做事的人都心甘情愿为他拼命的“秘诀”之一。做事总要为别人着想,也就是要求做事的人有一种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的自觉。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从而对对方的利害得失与困难有较为深切的了解,由此再做出自己的决策,使自己的决策不仅有利于自己,也使对方容易接受,有效地避免自己的决策在实际运作中损害了对方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能为别人着想,也善于为别人着想,这会使对方一下子就知道你的义气情分,知道跟着你做事决不会吃亏,他也就心悦诚服地被你拉住了;这个时候,即使在实际物质利益上稍有缺欠,他也不会在乎,照样实心实意为你做事。

要得到人才,关键是得到人心,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是得到人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知道,一个人关心别人,就会得到知己,为自己打开成功局面。

“知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因为“知己”,才有了万千风云人物。

被誉为香港“街市大亨”的商人周起鸿,11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家里本就不景气的小小南货店顿时更显得衰败,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周起鸿小学毕业,因为成绩不理想,家里又正缺少人手,便不再上学,在店里干起活来。出外送货是件苦差事,雇人送就要付相当高的工钱。周起鸿毅然把这工作承担下来。

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照顾店里的事务越来越感到吃力。

这时,周起鸿的大姐回到了大陆,二姐移民去了英国,三哥在澳洲求学,经营“鸿福南货店”的担子,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雄心勃勃的周起鸿,决意要以这个小店为基础,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可是,当他看到店里的账本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店里早就入不敷出,几乎就要破产了!

周起鸿深知不改革不行。他集中起店里仅有的资金,增加新品种,首先将眼光对准了人们生活必需的大米。为了做好大米生意,他几乎跑遍了香港所有的米店,仔细地琢磨:为什么有的米店顾客盈门,有的米店却门前冷清呢?除了服务态度外,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大米的质量。买米的人都会抓起一把米,在亮处细看,从大米的饱满度、均匀度、晶亮度,到有无砂粒、稗子等,而且往往跑上几家,进行比较。周起鸿心中有了底,也就有了促销的办法。他请来技艺高超的调米师傅,又特意在店中做了一个大米柜,安装了吹米机。

果然,调米师傅用吹米机吹去了大米中的杂物,再慢慢地朝米里滴些生油,在风力的搓动下,生油渐渐附着在大米的表面上,使米粒变得剔透晶莹,润如珠玉。米店开门后,顾客看到这样漂亮的米,都赞叹不已,说:“这米简直就像珍珠了!”

周起鸿灵机一动,接上去大声说:“这正是本店独家经营的珍珠米!”

消息传开,附近几条街的居民都争着前来买“珍珠米”,这样也带动了店里其它货物的生意。

周起鸿初获成功,但他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仍时刻注意寻找新的机遇。有一天,朋友在一家有名的大饭店请客,最后一道菜上来,大家一起欢呼,原来这是出产在大陆内地阳澄湖的大螃蟹!周起鸿当时就心中一动:“大螃蟹如此受欢迎,我为什么不经营螃蟹生意呢?”

他认真权衡了经营螃蟹的利弊。利润高是不用说的了,而最大的困难是运输时间问题。螃蟹离水时间一长就会死,死了就是白送也没有人要。如今的经营者,多半是靠汽车、火车运输,螃蟹的死亡率几乎超过一半。如果采用飞机运输,运费固然贵了,可时间大大缩短,螃蟹的死亡率可以降到5%以下,利润反而可以高得多。

但这只是一方面。运来的螃蟹,只有卖出去才能赚到钱。如何才能尽快地把螃蟹卖出去呢?周起鸿一家一家地去拜访闹市区经营得好的大饭店,终于找到一位擅长经营的老板。老板说:

“螃蟹当然是好东西,可是太娇嫩,难以保持鲜活。如果一次进得太多,我这小店只怕承受不起。”

周起鸿胸有成竹地对老板说:“这有办法。只要你同意,我派人在你的酒楼里做一个冰柜,费用由我承担,你看行不行?”

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老板顿时喜笑颜开地说:“让老弟破费,这真是不好意思了!老实说,大螃蟹只要鲜活,在我这酒楼里,是有多少卖多少!”

与老板签好了供销合同,周起鸿抽出资金赶赴内地进货。

第一批货由飞机空运到香港,他就大获其利。可是,经营螃蟹的季节性很强,怎样才能在短时期内多做点生意呢?周起鸿又有了新主意。他同酒楼老板商定,利用酒楼这个据点,扩大进货量,对小饭店、小吃摊搞螃蟹批发。那些小店缺少保鲜条件,但能及时批到鲜活螃蟹,他们也是很高兴的。结果周起鸿和酒楼老板仅一个秋季,就从螃蟹生意上大赚了一笔。

几年下来,“鸿福南货店”发展相当迅速。可是,周起鸿却越来越感到,这个小店束缚了他的理想和才干,他应该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大展身手。终于,他把南货店卖给了别人,甩开双手去寻找新的发展基点。

正在这时,一个好机会,幸运地落到了周起鸿的头上。

香港有个名叫罗信的英国商人,为了发展香港大坑渣甸山的购物中心,到处搜罗人材。因为听说周起鸿颇有经营才能,他主动打电话,约请周起鸿在他新开发的地区里“发展发展”。

周起鸿爽快地答应下来了。他当时就筹集资金,在渣甸山上开了一家南货店。

可是,渣甸山是个全新的环境,周起鸿过去的那一套“生意经”,在这里施展不开。几个月下来,周起鸿就赔了个稀哩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