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是许多孩子的通病。很多父母一边抱怨孩子的独立性差,一边勤奋地替他们打点着一切。亲爱的父母们,可曾想过,孩子独立性差,是不是与你们的过于勤劳有关呢?
一般情况下,孩子缺乏独立性,常常是父母事事包办的后果。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孩子的所有事情大包大揽,不给孩子自理、自立的机会。孩子从小就没有学会洗衣做饭等生活技能,上学以后,学习压力更大,事情更多,也就更不愿意再做这些事了,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父母的包揽,一旦父母不在身边,或拒绝再为他们提供“服务”,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心理上就会有受挫的感觉。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十分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爱孩子、不会爱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他们辛勤地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孩子的能力一直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因此,他也就失去了自立的可能。父母爱怜孩子,孩子依恋大人,这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但是,假如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会让他们对父母过于依恋,导致独立性的缺失与自我生存能力的弱化。
在世界上所有的爱中,父母之爱的酒杯是盛得最满的。有人说,爱的缺失造就了罪恶,然而,“超载的爱”也不是一件好事,也会直接把孩子变成生活的奴隶。
国外的一个小女孩在爬山,她身患残疾,走路不便。但是随行的父母并没有人搀扶她,也没有人替她背沉重的背包。
此景让一位中国妈妈看到了,深感西方母亲的冷漠之余,就萌发了帮助女孩背背包的念头。不想刚把意思说明白,女孩就谢绝了,然后继续前行。
中国母亲诧异不已,旁边的外国朋友揭开了谜底。原来那个母亲正是借助爬山,来锻炼残疾女孩的意志力。之所以不帮助她,是让她知道每个人的路都应该自己去走,没有人可以永远帮助她。
假如把我们东方人的教育比作温情教育的话,那么西方人则擅长于残酷的教育。大多数西方的父母,从孩子会走路起,就从来不把他们抱在怀里。目的是从小就让他们学会,自己去面对任何事情。
在丹麦,父母总是把孩子“置之不理”。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换尿布这种简单的工作,都是爸爸来做,妈妈则不管也不问。大部分父母都把很小的孩子,独自放在院子里的草坪上晒太阳,自己则在屋子里呆着,偶尔会看一下窗外的孩子。假如忘记孩子还在外面玩,自己又去干别的事情了,往往最后是孩子自己回来或者由警察送回来。
丹麦的孩子两岁时,就得自己做很多事情,比如孩子想拿冰箱里的饮料喝,爸爸妈妈往往不会帮他们从冰箱里拿,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取。在父母看来,两岁的孩子做这些事情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假如父母帮孩子做了,反而是不可想象的。与西方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简直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难怪他们的独立性差。
给孩子独立的机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对他们的一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在真正走向社会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在工作与生活上会受到更多的挫折。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个人独立人格的完善,制约人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力。
假如你是有远见的父母,那么就不要娇惯你的孩子。他们从小吃的苦、遭的罪,都是将来巨大的财富。让孩子独立地去发展,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教授孩子学会生存生活技能,给孩子独立生活、锻炼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爱。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长为一株迎风而立的大树,而不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草,因此,要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经过锤炼,学会独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