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1 在苦难中焚烧,才能百炼成钢(1 / 1)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卓越的成就,都是自己用血汗浇灌而得的。人生之路不会是一条畅通无阻的坦途,而是充满无数的艰难险阻,一个人必须在经历过无数苦难之后,意志才能得到磨练,力量才能得到加强,具备百折不挠的性格,才能成就辉煌人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倘若一个人一遇到苦难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逃避,可能一时会比较轻松,比较痛快,但是他将距离目标越来越远,永远都不可能享受到从容淡定的人生。

但是如果在苦难面前不放弃、不畏惧,将苦难当作人生道路上的一块顽石,用从容淡定的心态,潇洒自信的精神将它焚烧,最后必然会冶炼成最刚强的钢铁。蝴蝶的幼虫生活在一个通道极为狭小的茧中,它在长大后若想成为翩翩起舞的蝴蝶,必须要通过这个狭小的通道。这通道对于它这个娇嫩的身躯来说,无疑就是个鬼门关,因为它必须要竭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许多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因承受不了这种痛苦,导致力竭身亡,为飞翔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有人不忍心看到这悲惨的一幕,想让蝴蝶幼虫能顺利通过通道口,便用剪刀将茧的洞口剪大了一些。本以为这样会助蝴蝶一臂之力,却没想到凡是受到帮助而见到天日的蝴蝶却都丧失了飞翔的能力,它们只能拖着只有摆设作用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慢慢爬行!

原来,幼虫若想变成可以飞翔的蝴蝶,必须经过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这恰恰是蝴蝶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

穿越的时候,茧洞会用力挤压幼虫,这样,血液就会被顺利地输送到蝶翼的组织中去;只有两翼充血,蝴蝶才能振翅飞翔。而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蝴蝶的翼翅就没有了充血的机会,爬出来的蝴蝶便永远与飞翔无缘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恰似蝴蝶破茧的过程,如果不经历“破茧”时的苦难,就永远只能做“爬行的蝴蝶”,永远只能仰着脸远远望着在空中高飞的蝴蝶。

其实,世间万物皆如此。花朵要绽放美丽,其种子必先要穿越沉重黑暗的泥土,才能得以在阳光下发芽开放;小鸟要展翅高飞,必然是经过起落,失去了无数根羽毛才能够锤炼出凌空的翅膀;天上的七色彩虹,给人呈现的永远是迷人绚烂的外表,但这也是经历过风雨之后才可能呈现的风景……

人也不例外,许多人之所以伟大,都离不开他们在苦难面前不折不挠的努力,正是由于他们能够从容淡定地承受苦难,才获得了常人所不能及的成就。世界大文豪巴尔扎克本是父亲期望中的一名法律系大学生,而大学毕业后,他觉得自己更喜欢文学,他认为自己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出色,于是他毅然放弃了父亲对他的安排,拿起笔来搞创作。

为此,他的父亲很是生气,恼怒的父亲不再向巴尔扎克提供任何生活费用。

万事开头难,在1825~1828年期间,巴尔扎克写的那些作品不断地被退稿。后来他又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但皆以失败而结束。

巴尔扎克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

最困难的时候,巴尔扎克只能靠吃干面包、喝白开水来填饱肚子。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打垮,在没有食物时,每当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画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狼吞虎咽想象中的美味佳肴。

一天深夜,一个小偷溜进了巴尔扎克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巴尔扎克被响声惊醒了,他悄悄爬起来,点亮了灯,十分平静地笑着说:“亲爱的,别找了,我白天在书桌里都找不到钱,现在这么黑,你就更别想找到了。”

尽管生活是如此艰难,但巴尔扎克非但没有放弃努力,反而把全部的心思扑在写作上。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他用这句气壮山河的名言表达出了他内心的自信,也正是这句名言支持着他。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巴尔扎克竟破费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石的粗大的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天才,他踩着困难走向了成功,成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像巴尔扎克此类的人很多,如张海迪、海伦·凯勒等一些名人,他们将苦难看作是一种磨练,他们深深地懂得在苦难面前,绝对不能退却、停止、放弃、逃跑,否则的话,自己永远只是个无名小辈,永远也不可能成为那块最坚硬的钢铁。

诗人泰戈尔曾说过“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当你遇到苦难时,就想想这句话,想想这些小故事,并深深回味其中的道理,相信你会从中明白很多道理的。其实,苦难对于人来说,就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