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虐”倾向的自我调适(1 / 1)

心理魔法课堂 方州 912 字 1个月前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会想到,眼前这个斯文有加、风度翩翩的大学生竟是一个具有严重自虐行为的人:大腿上、胳膊上,甚至臀部上,几乎布满了瘢痕,有刀片割过的伤口,有烟头、香火留下的烫迹,还有“我是猪”、“大傻瓜”、“冲上去”一类歪歪扭扭的文身。而这一切,都掩盖在终年不离身的长衣长裤之内。他忧郁地说,每一个伤痕都包含一段故事,例如“我是猪”三个字,就是在第一次高考落榜之后自己用钢笔刺下的。为此他痛苦,不能去澡堂洗浴,即使炎热的夏天,也只能穿着衬衣衬裤入眠。为的是不让任何人发现其中的秘密,怕引来他人的好奇与嘲笑。然而,每一次失败(按他本人的说法,小到与别人谈话时出现结巴,大到考试未能得到理想分数)之后,又免不了自我折磨一番。他说,在鲜血流出、浑身疼得颤抖的那一刻,他似乎获得一种快感与心理平衡。

这种怪异行为在变态心理学上叫做“自虐”。正常的人在遭遇挫折之后,也会有自责、自罚行为,如“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等等,但是,正常与变态之间又有着明显区别。正常的人一般不会小题大作,更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而在实施自我惩罚时,也不会产生任何快感,有的只是自罚后的追悔及自我完善行为,自责自罚只是一种激励成功的手段。而变态者起初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自虐后是一种暂时的快感与解脱,尽管过一段时间之后也感到愚蠢和不可思议,但事到临头,还会重复这种错误的宣泄行为,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中难以自拔。

自虐行为的原因,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童年的心理创伤。过多的童年不幸,如父母过分严厉管制,经常遭受打骂、羞辱、嘲弄等等,会使孩子产生悲观厌世情绪,长大后的自罚、自残、自毁行为,即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延续;二是现实的压抑。人的仰埋承受能力总是有限度的,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再遇到一些打击,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其中极少数人就会以这种自虐方式来寻求慰藉、获取内心暂时的解脱;三是完美主义的认知。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了太多完美主义的理念,这种近乎“印刻”式的学习,使儿童和青少年在心理上积淀成一种“完美主义情结”,以至于无论干什么,非得要求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地,否则就无限自责或感叹社会不公,产生消极情绪,最后出现自虐行为。

自虐而达到“狂”的程度的人为数极少,然而,现实中确有许多人常有自虐倾向。有的人会因初恋失败而发誓终身不嫁不娶;有的会因一次考试失利而将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也有的人因人生的某些不幸而走向绝路。这些人表面上看似自尊、自强,其实,其行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此类倾向的人必须学会自我调适,这样,才能避免发生那些不该发生的事。

首先,带有自虐倾向的青年朋友必须改变完美主义的人生态度。人是环境的产物,在现实世界面前,追求真善美无疑是正确的,但又不能绝对化,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的责任扩大化,给自己套上一重枷锁。现实世界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它的态度,进而使自己变得积极起来,产生一种弹性的适应。即使暂时不能适应,也应当做出正确的解释,不可把自己的能力看得过低或过高,把自己的责任看得过重过大。一事当前,应先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不给自己制定力不能及的标准。如果我们能摆脱完美主义情绪,凡事留有余地,那么,在遭遇挫折之后心理上的反应就不会因负荷过重而变形。

其次要学会正确归因。自虐倾向者常常错误地归结事情失败的原因,把那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误认为是自己的责任。这实质是“自大”、“自我中心”和“救世主情绪”的一种曲折反映。我们不赞成毫无责任感的行为,更不赞成揽功推过的做法,但是,对于一个有自虐倾向的人来说,学会分清责任,不强求于己,不苛求于环境,是十分要紧的事情。为此,我们建议这类朋友不妨多读一点辩证法之类的书籍,学会客观、全面地看问题,不再以别人的错误或不可避免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最后,具有自虐倾向的人应给自已选择一个正确的“放气阀”。心有怨气、怒气,不放不快,但放在自己的身体上,又会造成新的痛苦。所以,有自虐倾向的朋友在不良情绪来临之际,不妨采取拳击沙袋、踢足球、踩气球以及摔些破罐破碗等不危害自己与他人的宣泄方式,并且逐渐形成习惯,用以代替自虐行为。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你这样究竟累不累?”在本文结束之际,我愿所有的青年朋友都反复品味一下这首歌的字面含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世界,悦纳自己,从而创造一种健康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