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要常悟学贵有恒(1 / 1)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

凭一时感情冲动和兴致去做事的人,等到热度和兴致一过事情也就跟着停顿下来,这哪里是能坚持长久奋发上进的做法呢?从情感出发去领悟真理的人,有能领悟的地方也会有被感情所迷惑的地方,这样始终无法成为一盏永久光亮的灵智明灯。康熙是一个十分好学的皇帝,他的御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古今书籍,其中有不少还是他亲自主持编纂的,如《数理精蕴》、《康熙字典》、《律旨正义》等等。正如他在《庭训格言》所言:“朕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犹手不释卷。诚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靡可以寡过。”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附庸风雅,炫耀知识,而是“……于典谟训浩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即欲使古昔治化,实现于今。”身为一国之君,为求治国之道,使自己少犯过错,常以古今义理自悦,数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

三藩叛乱期间,康熙军政事务十分繁忙,累得生病吐血。养病期间,他仍是手不释卷。辅导他学习的大臣们都劝他休息几天,康熙坚决不同意。他说:“读书就得吃苦。这是一种花苦功的事。只有功夫不断,学习方能长进。如果停学多日,必将荒废学业,前功尽弃。军务虽忙,总有空闲,可以挤时间进讲。”

在战争年代如此,在和平时期更是孜孜不倦,惜时如金。公元1864年(康熙二十三年),他到南方巡视,船泊南京燕子矶,已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三更过后,康熙座船上依然灯火通明,他此时还在与高士奇兴致勃勃地谈经论文呢!高士奇怕皇上劳累过度,要起身告辞,康熙却笑了笑说:“这个问题今天不弄明白,我也睡不着呀。我从五岁读书,每天睡晚一点已养成习惯。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增长知识,其乐无穷,就是稍有倦意,也被赶跑了。”巡视期间,不论是官员还是老百姓,只要有学问,他都愿意与他们一起研讨,并因此而发现了不少人才。

康熙的读书兴趣非常广泛,除经、史、子、集外,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军事、美术无不涉及。如他主持编纂的《数理精蕴》就是在天文和数学方面,保持我国传统成果、吸收西洋精华的一本高水平学术著作。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功业卓著的政治家,文韬武略,运筹帷幄。在统一祖国,发展生产,加强民族团结和抗击沙俄侵略中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昌盛的时代——“康乾之治”。他的勤奋好学,持之以恒,不仅给了他文治武功的能力,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从做学问的角度来看,不退之轮,就是佛经里所说的法轮,如来说法时,经常运用佛法摧毁众生的执迷邪恶,使众生恍然大悟之后转成正果,这种道理很像车轮轧过的地方一切邪见都被摧毁。有时也叫“不退转轮”。“不退之轮”,是说进德修业的心永不停止。

从求学问道的角度来看,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但集中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有恒”二字,若要持恒,就必然使学习时间长,就要处理好读书和做事的关系。能否完成并做到持恒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挤时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