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针扎入人体,尚且可以拨出来,而话语进了人的耳里心中,你却无法从别人的体内拿出来。因此《圣经》里有这样说——世界上无法留住的三样东西:飞出去的箭、说出去的话和逝去的光阴。佛家则认为,人的话是“因”,一旦说了,“果”便已经注定,并且再也改变不了了。
这些经典,在用他们的方式来告诫世人:说话一定要三思而言、小心谨慎。说话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一件事,如果没有生理上的缺陷,我们都可以张嘴就说。但如何说好它,不要让自己为说过的话感到后悔,却是一门学问。
在某一次宴会上,某先生见邻座的女士风姿绰约,便有心搭讪。为了吸引这位女士的兴趣,他讲起了他所在学校的校长的一些逸事。这些事情无非是一些播风捉影的八卦新闻。
那位女士很有兴趣地听着,并不时地插嘴细问,宴会快要结束时,女士问: “你真的是那所学校的老师?”
他回答: “当然,我姓张名山。”这位先生想趁机问女士的姓名与电话,他装出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请问小姐贵姓?”
“我是你刚才说的那位校长的妻子!”
在这个片段里,那位先生犯了说话不谨慎的错误:一则信口胡言,诋毁他人;二则不明就里,自钻牢笼。估计他的这次胡言乱语,会绘他的将来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阮籍刀锋上的舞蹈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好说狂放的话,经常口无遮拦。有一次, 他和几个大臣陪皇帝谈话。其中一个大臣说到某地方一逆子把亲生母亲杀了。阮藉这人信口胡说: “嘻!杀父亲也就罢了,何至于杀死母亲呢?”这通不经大脑的话一出,满座人脸都吓得变了色。因为当时皇帝正在主张“以孝治天下”。阮籍这句大逆不道的话,足以引来杀身之祸。
果然,皇帝问阮籍:“杀父是天下之极恶,而你以为可以吗?”阮籍这才醒悟到自己的狂放闯了大祸。好在他脑子好使,马上想出了应对言辞: “我的意思是:禽兽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如果杀父则是禽兽之行;而今有人杀母,连禽兽也不如啊!”
皇帝听了他这句补救的话,才消了隐藏在心中的怒气,没再深究。
阮籍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胡说、瞎说、乱说的风险。天下有几个人有阮籍之才思能及时补救自己的失言?即使有人有,也不能放任自己的嘴巴,让自己来一回刀锋上的舞蹈。
现在尽管没有皇帝来治你的胡言之罪,但有法律、道德的制约,舆论的压力,还是谨慎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