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发问的技巧(1 / 1)

说话也要有学问 戴琦 586 字 2个月前

闲聊就像打乒乓球,要有来有往,有问有答才有趣。如果两人聊着聊着,突然出现了冷场,那意味你们已经打了一个回合。你该重新发球了。

提问就好比乒乓球赛里的发球,看似平常实则内有乾坤。要阐明自己的主张、阐述自己的意见,让对方关注地倾听自己的论述,使其理解、同情,进而接受、支持自己的主张,无疑需要一些良好的提问技巧。人们就常用“查户口”的比喻来讽刺那些僵化的、一问一答的讲话。死板生硬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提问应有的功能作用,甚至会完全室息友善的讲话空气,破坏讲话的气氛,使讲话难以进行下去。

要问得巧,必须做到善于针对场合、对象,有针对性地提问。比如,你可对小朋友问: “你几岁啦?”但对老年人却不宜这样直直地发问,例如, “您高寿啦?”这类问话还不如问: “您有50多岁了吧?”把对方的年龄往小说,当然也不能小得离谱。

闲聊时问话须注意的是:问对方所知道的,问对方能够回答的。如果你不确知对方能否回答,那么还是以不问为好。例如,问一个医生“去年本省患甲肝的病人有多少”这是不容易回答的。要是对方的答语是“不大清楚”,这样不仅使答者有伤体面,而且双方都感到没趣,这并非说话艺术。

其次,有关宗教及政治的观点要慎重提问,除非你的对手是一个专家或权威人物。因为普通人对宗教与政治各有各的立场和见解,他也不知道你有什么用意,也不知道你有无成见。聪明的人大抵不会开诚布公地答复这种问题,所以不问为好。

有些问题,在你得不到圆满的答复时,是可以再继续问下去的,但有些问题问过以后就不宜再问。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如果他说“在朝阳区”或者说“在海淀区”,那么你就不宜再问菜街某号。如果他乐意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详细说出,而且最后还会补上请你光临的客气话。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是一样,适可而止,以免误事。

此外,在日常会话中还要注意:不可问女士的年龄(除非她是60岁左右的),不可问别人的收入多少,不可详问别人的家庭情况,不可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可问别人工作上的秘密如化学用品的制造方法等。

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发问。问话的目的是引起两方的兴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要是能使答者起劲,同时也能增加你的见识,那便是问话的最高本领。

有一位西方的学者说: “倘若我们不能在任何一个见面的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们沟通的失败。”这话发人深省,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记着,问话不仅可以打开谈话局面,而且可以从对方的话里学会许多你不知道的学问。

问话是表示虚心,表示谦逊,同时也是表示尊重对方。“帮我把信寄了”就远不如说“能不能帮忙寄信”,后者使人听了觉得舒服。

同样,对某件事情不明白,就不妨请教别人,自作聪明是最吃亏的。一个坦白的、求教于人的问话,最能博取别人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