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含蓄委婉,让人倾心(1 / 1)

说话也要有学问 戴琦 465 字 2个月前

据说外国人来到中国,尽管汉语的听写读已经很利索了,但还是会经常陷入交流的障碍之中。他们普遍的难处是:中国人说话太委婉含蓄了。明明一张口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和道理,却喜欢旁敲侧击、左右迂回。就像舞台上唱京剧的演员,本来三两步就可以直达目的,却偏要甩着长长的水袖,踩着细碎的莲花步, “锵锵锵锵”地绕个大圈子。

和京剧一样,中国人委婉含蓄的说话方式,也被称为艺术。外国人不理解不适应就让他们慢慢适应,反正中国人不但适应而且乐于这样,并且在某些情况之下必须这样。比如,在农村若是谁家大龄女子还未婚配,人们可不能说“她还没有找好对象”,或“她还没有嫁出去”,常见的得体说辞是: “她还没有动姻缘。”按照农村的说法,姻缘是天生的,因此,大龄女子未婚配和她自身的素质或其他客观原因无关,只是因为婚姻的缘分没有到而已。同样有趣的,要是谁媳妇还没有生过娃,普遍的说法是: “她没解过怀。”女子解怀哺乳婴儿,用没解过怀来代指未育,真是婉转得可以。

除了那些约定俗成的婉语之外,在我们生活中,还不停地创造着新的婉语与方法。在委婉含蓄、曲折迂回的声音中,人们快活地做着一种开发智力、融洽氛围的猜谜游戏。

父子的生意经

有个老人带着儿子在镇上卖夜壶。老人在南街卖,儿子在北街卖。不多久,儿子的地摊前有了看货的人,那人看了一会儿,说道: “这夜壶大了些。”那儿子马上接过话茬儿:“大了好哇!装的尿多。”那人听了,觉得很不顺耳,便扭头离去。

走到南街,看到了老人的摊子,自言自语地说: “怎么都太大了点儿。”老人听了,笑了一下,轻声地接了一句:“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里,夜长啊!"

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得那人会意地点了点头,继而掏钱买货。

父子俩在一个镇上做同一种生意,结果迥异,原因就在会不会说话上。我们不能说当儿子的话说得不对,他是实话实说。但不可否认,他的话说得欠水平。而老人则算得上是一个高明的生意人。他先认可了顾客的话,然后又以委婉的话语说“冬天里,夜长啊”,这句看似离题的话说得实在是好,它无丝毫强卖之嫌,却又富于启示性。其潜台词不言而喻。这种设身处地地善意提醒,顾客不难明白。卖者说得在理,顾客买下来也就是很自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