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部有丰富的表情,比如微笑、扮鬼脸、皱眉蹙额等,进行表情的交流。你知道吗?动物之间也有情绪交流的。
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很像我们人类,面部表情很类似的。狗、狼和同类,会噘起上唇、龇牙咧嘴表示愤怒;害怕或驯服时,会紧闭嘴巴、耷拉耳朵。还有少数哺乳动物,特别是群居的,也会用面部表情表达情感。但是相对来说,鸟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等种类的动物,它们的面部肌肉动得很轻微的,面部基本上没表情。
动物没表情,哺乳动物又是如何对好友表示的呢。如小狗的摇头摆尾表示快乐,要表示极其快乐,会躺下来,四脚朝天,露出肚皮。鸟类做出某种姿态,表示惊恐或准备进击。例如,灰雁抬起头来表示准备出击。两个猫在蓄势待发的状态,大家应该会看到过,后背弓得老高,浑身的毛全都竖起来。鱼有时表达情感,靠的是改变鳍的位置来实现的。
求偶期的雄性动物,都是要发出一种信号的,雌性常常用动作表示是否接受,如雄性招潮蟹挥动大螯求偶,雄蜘蛛会在雌蜘蛛面前大展舞姿,表明身份,为避免被误认为猎物,先弹动雌蜘蛛网才趋前求偶。鱼身上会出现鲜艳的斑点,特别是在繁殖季节,色彩变得更夺目。蜥蜴会抬起身子一上一下地晃动。美丽的动物孔雀,喜欢展露斑斓夺目的羽毛。
鸟类的喉咙出声音,它们的鸣管在气管的底部,而我们人类的喉,是靠近气管的顶端的。美洲鹤和天鹅是低音鸟类,鸣管竟长达三四英尺。有的鸟没有鸣管,如欧洲白鹳,所以不能发出声音。鸟类一般是在早晨或黄昏啭鸣,夜鹰只在黄昏或黎明前啭鸣,夜莺则是夜间的歌手。经常听到鸟叫声的人,只要根据鸟的叫声就能分出鸟的不同种类的,比肉眼观察更准确。
同学们一定去过树林子里吧,你是不是听到过鸟叫?所有雄鸟的鸣叫都比雌鸟的动听。有些雀鸟一天内重复鸣唱无数遍,不断在地盘范围内的枝头间跳来跳去。鸟鸣**在繁殖季节之前,一旦过了繁殖季节就很少鸣叫了。
歌唱不是人类的日常语言,鸣叫也不是鸟类的日常沟通方式。鸟类呼唤幼鸟和同伴、求食等,主要靠叫声互通信息。在树林中听觉比视觉重要得多,但是鸣叫的作用又是最重要的了。
雄蚊求偶,靠的是雌蚊双翅发出特别的声音,来找到雌蚊进行**的。蟋蟀、蚱蜢和螽斯虫鸣叫的时候,利用身体某部分和另一部分摩擦发出声音。某些蚱蜢后腿内侧有一排细齿,鸣叫时抬起后腿,用那些细细的齿在前翼坚硬的外线处拉上。
蟋蟀和螽斯虫在前翅膀后部附近有一粗糙的音锉,与另一前翅摩擦发出声响。雄蝉迅速收缩和放松身上的特殊肌肉,发出单调的尖锐鸣声。
蚊子的触角可灵敏了,能够感受声的震动。短角蚱蜢的“耳”在腹侧,是两片圆圆的膜片。蟋蟀和长角蚱蜢的“耳”则长在前腿上。动物很多都会歌唱。食蝗鼠用后肢站立,头向后仰,双目半闭,扯着嗓子尖叫。海上金丝雀的白鲸的歌声动听,座间鲸的鸣声如同感人的哀歌。海豚可能说了,你听它们在水中不停地啸叫。
科学家对火蚁进行研究,惊奇地发现,它们在食物与蚁巢之间,用一种强效化学物质标注记号,只有同类的火蚁才会注意到,且效力极强,一茶匙分量就足够用于百万里长的距离。蚂蚁等群居昆虫会分泌多种信息素,这是动物用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具有警报作用的信息素,一般在一分钟内消散;用来呼唤同类的信息素,有效时间较长。信息素常用来吸引异性。雄蛾分泌的信息素会随风飘散,播送到一里以外。一种雄性水蜥的尾部能排一种物质在周围的水中,这就是信息素。
萤火虫是一种甲虫,翅膀很软的。从夏到初秋到处都是,从黄昏开始,尾部能发光,持续到午夜。萤火虫发光是一种求偶信息,雄性发出的荧光比雌性的亮一倍;不同品种萤火虫的闪光频率也不同,萤火虫聪明得很,只对同种的闪光做出回应。
在美洲热带地区,有一种昆虫叫叩头虫,它们也是在夜间发光,其中一种头上有两点绿光,静止时会闪亮起来;飞行时腹部亮起一点红光。这种甲虫的幼虫,头部发亮,身体两侧还有一排发光点,十分有趣。你知道吗?这种浑身发光的现象是警告信号,让敌人远离它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