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心目中,鳄鱼就是“恶鱼”。一提到鳄鱼,立刻会想到血盆大口,密布的尖利牙齿,全身坚硬的盔甲,时刻准备吃人的神态。它的视觉、听觉都很敏锐,外貌笨拙其实动作十分灵活。鳄鱼长这副模样就是为了吃肉,所有的动物包括人都是它的食物,再凶猛的动物见了它也只能以守为攻主动避让,绝不敢轻易招惹它。
全世界现存25种鳄鱼。但是,有一支考古探险队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鳄鱼。这条被命名为狮鼻鳄的鳄鱼,有一张短而有力的嘴,有着像食草动物——食草恐龙一样的牙齿。这种牙齿从没有在以前出土的鳄鱼化石和现代鳄鱼中看到过。这是一种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食草陆生鳄鱼。
狮鼻鳄是在马达加斯加发现的7块鳄鱼化石之一。纽约大学的考古学家、探险队的领队戴维·克劳斯说:“这是至今为止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不仅因为它是食草的——有一个短得像猪一样的嘴,这是其他鳄鱼所没有的。它的其他特征还让我们相信,这是个陆生生物,而非一般的水生鳄鱼。”
白垩纪晚期是哺乳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那段时间里,许多种群开始分化,以适应在不同的小环境下生存。狮鼻鳄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戴维·克劳斯说:“鳄鱼从白垩纪晚期日趋多样化,大到5米长。小的不足1米,以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需要。狮鼻鳄就是这种分化后期的品种,但毫无疑问,它与现代鳄鱼不属于同一个支系。”
建立灭绝物种和现代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研究过去的地理结构。以往北半球发现的化石比较丰富,在马达加斯加的发现之前,有关南半球,冈瓦纳古陆的化石非常少。对物种在南半球跨大陆发现的早期理论认为,在今天的各大陆之间,有巨大的“桥”相连。但现在,科学家们认为1.65亿年前,非洲大陆最早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去,而印巴次大陆、马达加斯加、南美洲、南极洲连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因此植物和动物得以分散到各处。
马达加斯加考古队发现的化石证实了这一假说。“这些动物群化石——包括鱼、青蛙、海龟、哺乳动物、恐龙、鸟,是白垩纪晚期脊椎动物进化的有力证据。”考古学家戴维·克劳斯说,“但物种是怎样,何时传播开的,依旧是博物学最难解的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