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间交涉的5种错误心理(1 / 1)

做最会交涉的人 陈瑶 1910 字 3个月前

临时抱佛脚

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朋友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麻烦时才想到别人,“关系”就像一把刀,常磨常用才不会生锈。若是长时间不联系,你们的朋友之情可能逐渐淡化。因此,主动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发生了困难,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本想马上找他,但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这叫“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佛即使有再大的灵性,大约也不会帮你。

有求必应

我们经常会陷入自寻烦恼的思想斗争中去,是因为我们跳入别人的问题中去了。某人投给你一个忧虑,而你认为你必须接住它,并做出反应。例如,你实在很忙,这时一个朋友打电话来,用一种激动的腔调说:“我的妈妈简直让我发疯。我该怎么办?”你不是说:“我实在很难过,但我真的不知道该提些什么建议。”而是自动地接住这个球,并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你感到压力重重或怨恨自己完不成计划,似乎所有人都在向你提出要求。

记住,“你不必一定要去接住这个球”,这是消除你生活中压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当你的朋友来电话,你可以放下这个球,意思是,你不必仅仅因为他或她在请你加入,你就必须参与进去。如果你不吞下这个诱饵,那个人可能就会打电话给别人,看看他们是否会卷进来。

这并不是说你永不接球,只是说你这样做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这也不意味着你不关心朋友,或是说你麻木不仁或毫无用处。建起一种更静的生活观,要求我们了解自己的极限,并对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哪一部分负起责任来。我们的生活中每天许多球投向我们——在工作中或来自于我们的子女、朋友、邻居、销售人员甚至是陌生人。如果我们接住所有投向我们的球,我们肯定会发疯的!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时候才去接另一个球,这样我们才不会感到被拖累、怨恨,或被压垮。

如果我们在朋友面前,被迫得“非答应不可”,而实际上明知这事自己无法适应时又怎么办?

对于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办到或不想办的事情,最好及时地回绝。拒绝并不是简单地说一句:“那不行”,而是要讲究艺术:既拒绝了对方的不适当要求,又不致伤害对方的自尊,也不损害彼此的关系。

须知,许了的愿,就应努力做到。因一时怕对方失望,乱开“空头支票”,愚弄对方。一旦自食其言,对方一定会更加恼火。

热情过度

物极必反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朋友之间的交往。

杰西克婚姻上遇到麻烦,妻子离开了他,投入了情人的怀抱。杰西克像所有被抛弃的男子一样,有点丧失理智,借酒浇愁,每天一下班就缠着希尔去酒吧,希尔的妻子为此常常抱怨他。为了躲避他,希尔与妻子躲进了旅馆,他知道今晚再也见不到那张熟悉的面孔了。

希尔解释说:“我和杰西克的友谊是公司所有人都知道的,我们白天在一起工作,讨论问题经常会使我们口干舌燥。杰西克是个重友情的人,

最早时,我们经常下班后去外面吃晚饭,顺便谈一些轻松的话题,后来我厌倦了,开始推托回家。

可怕的是,在我借故离开后,他追到我的家里,他不再喝酒,只是没完没了地向我介绍他的想法,并经常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胜过夫妻和所有的合伙人’。我不得不点头。

天啊!这种事竟然持续了半个月,我和妻子的忍受力像加压的玻璃瓶马上就会爆炸,于是我在家里对杰西克的谈话置之不理,可这不能阻止他的谈话,并增添了他的抱怨,他说,不管怎么样希望我不要抛弃他。

我和妻子商量了很长时间,决定在不能去欧洲旅行之前,只好先住进旅馆,等到杰西克恢复正常再说,其实,我心里十分清楚,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不正常。只是希望我们的友情胜过一切,但他从来就没有注意一下我妻子气愤的眼睛。”

也许有很多人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的热情让你害怕甚至恐惧。《友谊自天而降》一书中说:“朋友之间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作为朋友,如果不考虑实际,以自我为中心,强求朋友经常在一块与你厮守,势必会给他带来困难。”

此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数越是频繁,这种差异就越是明显,过分的形影不离会让最要好的朋友也厌烦你,以致最终离你而去。

毫无顾忌

吃朋友的饭,穿朋友的衣,吃朋友的亏。人最容易在自己最好最亲密的朋友身上吃亏。

正如安全的地方,人的思想总是最松弛一样,在与好友交往时,你可能只注意到了你们亲密的关系在不断成长,每每在一起无话不谈。对外人你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之间没有秘密可言。”但这一切往往会对你造成伤害。

刘璐上大学后便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放弃了医学专业,专心于创作。值得庆幸的是,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知名的专栏作家潘迪,她们成了知心朋友,无所不谈,潘迪悉心指教,刘璐不久便寄给了父母一张刊登自己文章的报纸。

—个人在挫折时受到的帮助是很难忘记的,更何况是朋友,刘璐与潘迪几乎合二为一了,一同参加鸡尾酒会,一同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刘璐把潘迪介绍给她所认识的人。

但这时潘迪面临着不为人知的困难,她已经拿不出与其名声相当的作品了,创造源泉几乎枯竭了。

当刘璐把她最新的创作计划毫无保留地讲给潘迪听时,她心里闪过了一丝光亮。她端着酒杯仔细听完,不停地点头,罪恶想法就产生了。

不久,刘璐在报纸上看到了她构思的创作,文笔清新优美,署名是“潘迪”。刘璐谈到她当时的心情时说:

“我痛苦极了,其实,如果她当时给我打一个电话,解释一下,我是能够原谅她的,但我整整面对那张报纸等了三天,也没有任何音讯。”

半年之后,刘璐在图书馆遇到了潘迪,她们互相询问了对方的生活,以免造成尴尬。然后很有礼貌地握手告别。

自那件事以后,她们两个人全都停止了创作。

好友亲密要有度,切不可自恃关系密切而无所顾忌,正如中国一句古话“见面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亲密过度,就可能发生质变,好比站在越高跌得越重,过密的关系一旦破裂,裂缝就会越来越大,好友势必造成冤家仇敌。

对朋友缺点零容忍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能了解万事百态、人情世故,甚至能尽快地、全面地了解一个人,是一种财富。假如能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交涉方法,那么这笔财富算是用在点子上;倘若过于苛

责朋友,挑鼻子挑眼,发现他这也不好,那也不对,那么再好的洞察力都交不到好朋友。

《菜根谭》上说:“人有顽固,要善化为海,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对于别人的顽固行为,应善加开导,而不是愤怒之下而加以斥责,试想,两块顽石相撞,怎么会撞出友情?

认真观察其实并不错,错在于观察之后,不懂怎样待友。人们往往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却忽视自己的缺点。看清朋友的缺点并不是坏事,若能分别对待,有益无害。“不责人小才,不揭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1.不责小过

不要责难别人的轻微的过错。人不可能无过,不是原则问题不妨大而化之。“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意思批评朋友不可太严厉,一定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

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朋友的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处理起来不讲方法,只图泄一时之愤。几个朋友同室而居,其中一个常常不打扫卫生,常常不提水,另一个朋友就常常在别人面前说那人的坏处,牢骚满腹,久之,传入那人的耳朵中,室内的气氛越变越坏,两个开始冷战,使得同寝室的人都不得安宁。这就是因小失大。

2.不揭隐私

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揭发朋友的隐私,是没有修养的行为。人都有自己不愿为人所知的东西,总爱探求别人的隐私,关心别人的秘密,不仅庸俗,而且让人讨厌,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朋友人格的不尊重,也可能给别人惹来意外的灾祸。

他放在心里不愿与你分享,你就该放下好奇心。何况自己一定也有隐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如朋友告诉你他心之所思,你更该为其保密,他既然这么相信你,那么你一定要学会珍惜这份友情,对于朋友的秘密,三缄其口并非难事,就像朋友的东西寄放在你那儿,你不可以将它视为你的,想用就用。

3.不念旧恶

说不要对朋友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人际间的矛盾,总会因时因地而转移,事过境迁,总把思路放在过去的恩怨上,并不是明智之举。记仇的朋友是可怕的,他不一定会在什么时候,记起你对他犯下的错误,也不定在什么时候,他会报复你一下,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所以,与朋友交往,学会忘记在一起的不快和口角之争,下次见面还是好朋友。

还有,就是对于朋友生活、工作中的习惯,要给予尊重。如果说,在朋友做人中所出现的失误,你尚可以埋怨一二,但是,对于他的个人习惯,你再挑三拣四就不是可原谅的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可能与你相同,尊重朋友的习惯是最起码的要求。

《菜根谭》中说:“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一块堆满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能长出许多茂盛的植物,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常常不会有鱼来繁殖。君子应该有容忍世俗的气度,以及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自命清高,不与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

人往往缺乏容忍朋友缺点的雅量,其实世间并无绝对的真理,而且正邪善恶交错,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所以交朋友须有清浊并容的思想,一个人若想创造一番事业,必须有恢宏的气度,能容天下人才能业下人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