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势不可用尽(1 / 1)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世事如浮云,瞬息万变。不过,世事的变化并非无章可循,而是穷极则返,循环往复。《周易·复卦·彖辞》中说:“复,其见天地之乎!”“日盈则昃,月盈则食”,中国人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老子要言不烦地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人生变故,犹如环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生活既然如此,安身立命应处处讲究恰当的分寸。过犹不及,不及是大错,太过是大恶,恰到好处的才是不偏不倚的中和。基于这种认识,中国人在这方面表现出高超的为人艺术。常言说:“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做人太绝,不得不袒肉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伯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隧而见母。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是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就收。

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适度地打扮自己,一个成熟的男子知道恰当地表现自己。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明人许相卿说:“‘富贵怕见花开’。此语殊有意味。言已开则谢,适可喜正可惧。”做人要有一种自知之明的心境,得意时莫忘回头,着手处当留余步。此所谓“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宋人李若拙因仕海沉浮,做《五知先生传》,谓安身立命,当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后来的人们以为这才是智见。反其道而行,结果必适得其反。

君子好名,小人爱利,人一旦为名利驱使,往往身不由己,只知进,不知退。尤其在古代,不懂得适可而止,见好便收,无疑是临渊纵马。封建君王,大多数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做臣下的在大名之下,难以久居。故老子早就有言在先:“功成,名遂,身退。”范蠡乘舟浮海,得以终身;文种不听劝告,饮剑自尽。此二人,足以令中国历史臣宦者为戒。不过,人的不幸往往就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生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时刻也是最短暂的时光。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就像搓牌一样,一个人不能总是得手,一副好牌之后就是坏牌的开始。所以,见好就收便是更大的赢家。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样。与人相交,不论是同性知己还是异性朋友,都要有适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友谊也只有在平淡中方能见出真情。越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越容易反目成仇。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即使是恩爱夫妻,天长日久的耳鬓厮磨,也会有爱老情衰的一天。北宋词人秦少游所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不只是劳燕分飞的两地分居夫妻之心理安慰,更应成为终日厮守的男女情侣之醒世忠告。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极生悲一语几乎妇孺皆知,但一般人对它的理解,往往因快乐过度而忘乎所以、头脑发热、动止失距,结果不慎发生意外,惹祸上身,化喜为悲。凡读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大致上可以领悟乐极生悲的含义。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雅致环境里,众贤毕至,高朋会聚,曲水流觞,咏叙幽情,这是何等快乐!王羲之欣然记道:“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但是,就在“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之时,突然使人产生了万物“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悲哀,于是情绪一转:“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是真正的乐极生悲。

类似的心情变化还可以在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中进一步得到印证。苏东坡与客泛舟江上,“饮酒乐甚,扣舷而歌”,这本来是很快活的,偏偏乐极生悲,“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偏偏又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八个字真是把一个人由乐转悲之后的难言心境写绝。饮酒本是一件乐事,但多愁善感的人饮酒,往往会见物生情,情到深处反添恨。正如司马迁所说:“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

乐极生悲概括地讲,是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和留恋而生出的惘然和悲哀;详情而言,是一个人对生活中好花不常开,好景难常在的无奈和惆怅。人的情绪很难停驻在静止的状态,人对世事盛衰兴亡的更替习以为常之后,心境喜怒哀乐的轮回变换也成为自然,人在纵情寻乐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莫名其妙的空虚伤怀,推之不去避之不开,因为欢乐和惆怅本来就首尾并列。所以庄子在“欣欣然而乐”之后感叹:“乐未毕也,哀又继之。”人只有在生命的愉悦中才能体会真正的悲哀。真正的丧亲之痛,不在丧亲之时,而在合家欢宴,或睹旧物思亡人的那一瞬间。人在悲中不知悲,痛定思痛是真痛。

在生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起承转合过程中,人应随时随地、恰如其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孔子说:“贵在时中!”时就是随时,中就是中和。所谓时中,就是顺时而变,恰到好处。正如孟子所说的:“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鉴于人的情感和欲望常常盲目变化的特点,讲究时中,就是要注意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看他会不会退而求其次。退而求其次并不是懦弱畏难。当人生进程的某一方面遇到难以逾越的阻碍时,善于权变通达,能屈能伸,心情愉快地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目标去追求,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进取,是一种更踏实可行的以屈为伸,以退为进。力所能进,否则退,量力而行。不自量力是安身立命的大敌。当一个人在一种境地中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退一步反而会海阔天空。

势一旦用尽,便成了强弩之末,栽倒在地成为必然。适可而止,见好便收,这是历代智者的忠告,更是安身立命的哲学。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适可而止,见好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