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进退之间(1 / 1)

明扬天下 何昊远 1991 字 1个月前

***

黄振林来到华盖殿,向秦牧上奏与英国人的谈判事宜。

英国人现在已经把手伸到印度和缅甸,为了取得大秦的商品专营权,他们愿意与大秦联手,打败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并承诺不再向东进军,把南洋的利益全部让给大秦。

至于想让他们退出印度,英国人是怎么也不肯。

秦牧手上把玩着黑白棋子,听完黄振林的话,他一边思索,一边将手上的黑子,一枚枚地按在御案上。

“黄卿平日想必也经常与人对弈吧?”

“是的,陛下。”黄振林若有所思,举一反三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先造势。”

秦牧还在一枚一枚地将黑子按在桌面上,随着桌面上黑子越来越多,秦牧才含笑道:“如今我大秦与英国,就象刚刚开局的黑白双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英国人抢了先手,我大秦才落一子,就想让别人让出半壁江山,这确实不现实。”

黄振林点头道:“陛下是打算与英国人先展开有限度的合作?”

“可以这么说,既然现在想让英国人让出半壁江山不现实,那大秦就先一枚一枚地落子吧,等成势之时,再将英国人挤压出去又有何难?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今日有限度的跟英国人合作,先打败荷兰人,这符合大秦的利益。来日何尝不能转过来联合荷兰人,打败英国人呢?

再者,一但将来大秦势成,英国人只要足够聪明,不用打,也一定会慢慢将我大秦要的让出来。”

“陛下既然有旨,臣这就回去,找英国人再谈。”

秦牧点点头。黄振林退出。

随即殿外传来路振飞与杨廷麟求见的通传。

对于二人一同前来觐见,秦牧似有所料,毫不惊讶。

“臣,路振飞。”

“臣,杨廷麟。”

“参见陛下!”

“平身,赐座。”

“谢陛下。”

秦牧放下刚拿起的奏章,淡淡地问道:“路阁老,杨尚书都是国之重臣,今日一同来见朕,想必有重要之事吧?”

路振飞也算是个正人君子。没有把杨廷麟当枪使,当然,杨廷麟恐怕也不是他能随意当枪使的,所以今天仍由他打头阵,把杨廷麟叫上,只是想加个助力。

他毫不客气地,把自己对陆军呈现外重内轻、海军自成一体的担心说了出来。

尤其是海军,在他看来,海军远离海外。朝廷很难控制,加上其船坚炮利,又能做到供给自足,不受朝廷制约。长此以往,必出问题。

秦牧能理解他们的担忧,也明白,这绝对不是路振飞一个人有这样的担忧。恐怕朝中大臣有此顾虑者不在少数。

他看了看杨廷麟,这个老丈人,是个传统的文人。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很适合掌理最复杂的人事部门,所有想跑官买官的人,都难进他的门。

但他传统文人的思想,有时也会让秦牧有些绊手绊脚,这大概就是有得必有失吧,每个大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路阁老的意思,是不是想让朕派出内官监军?”

秦牧突然议用内臣,让路振飞有些措手不及,可以说是一下子就击在了他的软肋上,明朝的宦官至今还让文官们心有余悸,当然万万不能让皇帝用内官。

这场君臣较量,秦牧一招直击要害,让路振飞一开始就落了下风,因为担心秦牧真用宦官,所以变得束手束脚,态度立即转变了很多:“陛下,臣并非此意,只是想让陛下在军事部署上作些调整。”

大秦的军队,目前实际上有两套机制在并行:

一是隶属五军府督府的各级军官掌握着作战指挥权。

二是隶属兵部的佥事官,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政委,掌握着军中的政治宣传、记功考评,赏功罚过,以及对同级将领的弹劾权。

另外,在营建制以上的军中往往还有夜不收的密探。

秦牧深知内侍监军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军事的战斗力,这么问,只不过是想堵路振飞的嘴而已。

“路阁老觉得应该如何调整?”

“陛下,陆军方面,还好说,这海军一出海,就象放出去的风筝,若不加强制约,长此以往,必出问题。”

“路阁老所言,不无道理,陆军方面,随着外部战事平息,自然是要作些调整的。”

路振飞暗喜,立即说道:“陛下.英明。”

秦牧接着说道:“然这世上的事,总是有利有弊。人吃五谷杂粮,尚且会生病。难道因此便要绝食吗?朕相信皇家海军,海军之事,路阁老和杨尚书就不必过多忧虑了。”

在陆军方面,秦牧从善如流,同意在部署上作出调整。

这既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因为随着四境逐渐平静,肯定是要减少一些边境驻军,以减少国家消耗的。

同时也是给路振飞和杨廷麟一个台阶下。二人是朝中重臣,不宜让关系闹得太僵,他们合理的建议,该采纳的,还是要采纳的。

但在海军方面,秦牧却是坚持己见,寸步不让。中国人是比较恋家的,秦牧相信,若不是迫不得已,海军是不愿在海外自立、抛妻弃子的。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南海舰队给大秦弄回了几千万两的金银财宝,然后他们觉得亏了,自己在外头搞独立,这对大秦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真到那份上,那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

秦牧打算至少建四支舰队,如果两支远征,至少要有两支守在家里。

就算远征的两支舰队都背叛了,也不大可能回来威胁到大秦的政权。

何况远征的两支舰队一起叛变,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秦牧绝对不会因噎废食,把海军全部拴在家里看门。

秦牧直接把话题从海军上移开,问道:“路阁老和杨尚书以为陆军的部署,当如何调整方为上善?”

路振飞与杨廷麟对望一眼,心中暗叹。其实路振飞这次主要的矛头是针对海军,因为海军步子迈得太大了,这会促使大秦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这才是路振飞最担心的,大秦毕竟刚刚建立,实际不宜折腾过甚啊。

但皇帝态度如此坚决,而且也不是完全忽视他们的建议,至少于乎国内安全的陆军部署问题,已经是从善如流了,这总算让他们稍感安慰;

海军的事,还是慢慢来吧,先解决威胁更大的陆军外重内轻的问题,未尝不是正理。

杨廷麟奏道:“陛下,漠南蒙古,短期内应已不成大患,而朝廷如今在辽东、宣大分驻两处重兵,后勤补给损耗极大,也不利于内外制衡。

臣建议,把辽东与宣大的重兵各撤回一部分,分驻北京与洛阳。北京与洛阳都有水路连通,后勤补给通过水路转运,可以大大减少损耗,减轻朝廷的负担。

另外,这两地也是战略要地,辽东或宣大有事,可以迅速增援,同时兼顾中原,稳定国内。如此相互牵制,又可相互支援,可保无忧。”

很显然,杨廷麟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是与路振飞反复讨论后得出的策略。秦牧仔细思量,觉得此策确实不错;

现在北海舰队驻在旅顺,这本身对辽东已经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加上蒙轲的“八部联军”已经组成,对漠南各部,已经形成绝对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无须再在辽东和宣大保持蒙轲和马永贞两支重兵。

如果把宁远所部调回洛阳,再让马永贞一部调回北京由韩刚或别的心腹大将统领,这样对内可起到震慑作用,避免中原腹地兵力过于空虚,对外又能比较迅速的给予支援。还能大量减少长途转运日常补给的巨大损耗,可谓是一举三得。

“杨尚书思虑周全,朕觉得可行,明日朝会,再与武将们商议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可以完善的地方,朕便下旨施行。”

“陛下英明。”

至于西京,现在兵力实不宜减少,路振飞和杨廷麟也没有建议裁减西北的驻军。

这两个月不断有西域的消息传回,准噶尔已经从北疆打到南疆,兵指叶尔羌汗国首都叶尔羌城。

而对青藏和硕特部派出的使者,又没有传回任何和谈的进展。最后和硕特部会不会与准噶尔部联手进犯大秦,这还都是未知数。

现在虽然已派出李定国前往河西,积极防备,但河西这一块,如今仍是秦牧最大的一块心病,这个时候减少西北兵力,自然是万万不能的。

这一点上来说,路振飞和杨廷麟还是出于公心的,至少知道哪里能动,哪里不能动。

ps:半个月不见太阳了,天空不是下雨,就是阴沉沉的,弄得心情都不好。两个星期没有版面推荐了,点击推荐订阅,样样严重下滑,成绩一如这鬼天气。兄弟们支持一点月票吧,让我看到一丝希望吧,跪求月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