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1 / 1)

看病买药哪家强

近来天气转凉,周二郎非常担心他爸的身体。自从大相国寺那日摆摊回来,他爸的风寒加重了不少:晚上睡不着,一躺下就咳嗽;白天吃不下饭,身子发虚。正因为如此,他爸好几日没去摆摊了,他妈也不得不在家照顾他。

见周二郎上班心不在焉的,同事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如实陈述了一遍。

同事想了想,说:“你爸这状态,没个五六天好不了。不过你也别太担心,伤风感冒不是大病,就是得卧床静养,药不能停。”

“你说得对,还是得吃药啊。”周二郎很苦恼,“他总觉得自己身体硬朗,过两天就好。”

“要不你一会儿下班去给你爸买点药?隔壁巷子里不就有个张家药铺吗!”

“张家药铺的药材虽然多,但是价格不便宜。我们家最近省吃俭用,想攒钱租店铺呢。要是花太多钱买药,我爸非打死我不可。”

同事提议:“那要不带你爸去安济坊看看?那里常年免年给老百姓看病,我很多邻居生了病都去安济坊,大家对官府这一惠民政策交口称赞。”

“不行不行。”周二郎连连摇头,“安济坊只对那些贫困交加看不起病的人开放,我们一家五口都是劳动力,收入也还凑合,完全不符合安济坊的救助政策。再说了,我们也不能去跟那些真正有需要的穷人抢资源啊。”

“也对,你哥和你妹有固定工资,而且包食宿,待遇挺好的。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周二郎说:“我还是去熟药惠民南局买药吧。官办的药局价格公道实惠,最适合我们这些收入不高的小老百姓了,虽然去惠民南局要绕远路。哎,我就当锻炼身体了。”

“对对,熟药惠民局好!”

所谓惠民局,指的就是官办药店——熟药所,也就是现如今大家熟悉的国营体系大药房。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其中有一条就是对药材买卖进行限定,禁止私人经营药材生意,由官府统一管理、调控药品价格,熟药所因此诞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官服对民办药局逐渐开放,民办药局也越来越多,遍布汴京城各街市。

下了班,周二郎绕了好大一圈,去熟药惠民南局帮他爸买药。他把他爸最近的病况详细告诉了药局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热情地帮他配好了相应的药材,祝他爸早日康复。周二郎道了谢,赶紧往家走——得尽快让他爸服药才是。

谁知到了家门口,周二郎看见他妈送了一个穿长袍戴高帽子的男人出来。那人身上挂了一个写着“病”字的牌子,还挂着艾草包之类的东西。周二郎猜想,那人应该是个走方郎中。

果不其然,周二郎一问他妈,他妈说:“你爸今天咳嗽越来越严重,吃不下睡不着,我都急死了。正好碰见一个走方郎中吆喝着经过,我赶紧让他替你爸瞧瞧。郎中说你爸不严重,就是吹了冷风,最近又累着了。”

(南宋)李嵩《货郎图》局部

“妈你放心,我从熟药局买了药,大夫说照着吃几天,保证药到病除。”

“那我就放心了。你去看看你爸,我先煎药去。”

“好嘞。”

看着那一包包的药,周二郎顿时踏实了许多,但愿他爸喝了药能早点好起来。

小知识:

1、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中国诞生了最早的官方药店——熟药所,后改名“医药惠民局”。《东京梦华录》中就有提到,如“街南熟药惠民南局”,“近北巷口熟药惠民西局”;此外,书中也提到很多民办药铺,如荆筐儿药铺,丑婆婆药铺、宋家生药铺等。

2、《清明上河图》中也画了几家医药铺子,如“杨家应诊”,“赵太丞家”。太丞即做过太医的人,他的铺子门口有两行字: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大理中丸医脾胃病。铺子里面还有一位抱着孩子看病的妇人,可推断出,这位赵太丞除了能治肠胃病,还看儿科。

3、安济坊是宋朝收容救治贫困百姓的机构,由官府承担医药费。据《宋史.徽宗纪》记载,“(崇宁元年八月)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

4、在古代,四处行走帮人看病的郎中十分普遍,不少百姓遇到健康问题会就近找他们。很多古画中都绘有这样的场景,如《卖眼药图》,还有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图中的货郎除了卖百货之外,身上有“病”和“牛马小儿”的字样,能推断出他同时也是一位走方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