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冬的温暖邮情(1 / 1)

心梦飞扬 润玉 697 字 5个月前

走在北京初冬的大街上,虽然阳光明媚的照着全身,可我却感觉不出多少暖意。相反,当寒意凌厉的北风透衣而入的时候,还会禁不住打一下寒噤,缩一缩身手,紧紧衣袖。然而,不管天气如何寒冷,心里始终是热乎乎的。这已是我到京第二天了。应中华全国集邮联邀请,我从气候相应温暖的湖北专程进京,参加在京举行的2008年全国集邮学术研讨会。这是我有生第一次参加这样规格的学术会议,整颗心都沉浸在温暖和幸福之中。

我是跟随马麟老师一起进京的,他除了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还要参加17日召开的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17日一早到京后,我们就得到全国集邮联的盛情接待,被安排在广西大厦623房间休息。我虽没有资格参加这天的会议,但并不感到冷落。一有空闲和机会,马老师就介绍我拜识参加会议的各地集邮前辈和顶级集邮专家,得到大家的莫大厚爱与关照,既万分荣幸,也分外开心,心里暖洋洋的,充满了丰获的喜悦。

18日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四楼报告厅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集邮联和邮政文史中心的领导、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北京市集邮专家及本次论文获奖作者代表。一进报告大厅,和煦友好的氛围就扑面而来,大家或者与老邮友执手问候,或者请集邮名家签名,或者相互介绍着结识新邮友,或者三五成群的合影留念。我初入全国集邮学术研讨会这样高雅的殿堂,除前一日认识的部分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与集邮名家外,多不相识,就找了个角落坐下,等候会议开始。

研讨会在全国集邮联副秘书长张国华主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邮政文史中心主任蔡文波和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佳维先后作了精彩讲话后,获奖论文代表依次作论文宣读交流。我作为代表之一,第一次荣幸地站在了全国集邮学术研讨会的最高讲台上,面向集邮专家学者交流请教,心里既激动,也紧张,但更多的是温暖和幸福。因为我感觉这个机会里面包含了太多集邮领导、前辈和专家们的厚爱与厚望,包含了太多邮友的帮助、鼓励和支持。试想,谁能不为得到这么多无私的关爱而感到温暖和幸福?

会后,全国集邮联组织我们参观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一边观看着邮政自远古一路走来的各种实物和资料,心潮自始至终都沸腾着,为我们古老的文明,为我们传邮万里的邮政,也为诞生于邮政的具有非凡意义的邮票和集邮文化。这实在是一本阅读不完,研究不尽的历史巨著。在这册巨著面前,我们每个人即使能力再大,水平再出众,成绩再突出,也都是十分渺小的。但也正是因为有无数渺小的生命,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书写了如此辉煌的历史巨著。集邮文化作为社会文明的一个小小部分,需要我们每个人切实发挥作用,做出自己的努力,合力推进集邮与邮政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创造更大的成就。

尔后,我又跟随集邮前辈、专家参观了刚落成不久的国家大剧院,虽然行走之中感觉到北京的气温很低,可心情十分昂扬。尤其每到一处具有标志或特别意义的地方,马麟老师都叫住我,亲自为我照上一张像,这让我感觉十分温暖和享左起:谢孜学、刘广实、喻金刚、葛建亚受。还有,全国集邮联的领导与学术委员会的专家老师们的亲切、平易、随和与大度,都让我这个最基层的普通集邮爱好者切身感受到了来自集邮最高层的关怀与温暖,实是三生有幸。故聊以记之,存储心中的温暖与**,留待时光慢慢品味。

原载《湖北邮电报·集邮》2008年12月15日第23期(总第409期)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