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1 / 1)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立法任务开始,历经五年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 2021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同时,《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民法典》由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 1260 条构成,广泛确认了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将会发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民法典》的实施,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民法典》作为与我们公民关系非常密切的法律,对我们的生活将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那么,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呢?

在该法典中,我们从胎儿开始就会得到明确的权利保护,能够让还没有降临人间的小生命提前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与温暖。还有比如:受害者可以勇敢地站出来,将性骚扰暴露在法制的阳光下;加强网络传播监管,保护好我们的个人隐私,让流言蜚语和恶意造谣不再猖獗;高空抛物不再受连坐,必须揪出隐藏在群众中的凶手,使公民的集体利益得到充分保障;虚拟财产会得到保护,网络购物将有法可依,让新媒体更好地为我们提供服务……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的法律也在不断地成熟和完善。“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是《民法典》追求的最终目标。

根据党和政府的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民法典》的普法工作将会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特别是要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律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律的意识和能力。更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年的普法实践证明,普法教育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农村居民等进行全面普法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需要。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的基础。

为此,根据党和政府以及《民法典》的精神,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特别编撰了本册《民法典实用一本通》。主要包括了广大人民群众应知应懂、实际实用的民法条款,同时采用生动案例的方式阐述了相应条款的释义解析、具体实施等,还用“普法课堂”的形式对于民法条款涉及的有关概念解释、实施细则等内容进行了完美补充。

本书非常全面系统,特别是根据内容还配有精美的漫画插图,图文并茂,形象有趣。因此,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习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民法的良师益友,也是指导广大民法宣传普及教育的良好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