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万里银妆雪(1 / 1)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1904 字 1个月前

如果相比较起从前某些高寿的君王,大汉王朝的几位先皇帝,好像寿命都不是很长。而且最终归宿,基本都是因为疾病亡故。这认真说起来本来也不算什么太奇怪的事。但,有一个流传的说法,却给皇室百年来增添了许多玄秘莫恻。

在一些渠道的流传中,当年的汉高祖皇帝,为了夺取天下,可谓是不择手段。而且在很多时候,背信弃义,触怒人和,类似的事情做过很多。

皇皇正史记载的当然都是一代帝王的伟光正。在这背后的无数冤魂,虽然很快就被遗忘。但那些尸山血海,累累白骨所积攒的怨气,在天地间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善于权谋算计的高祖皇帝,不管是对于敌人、朋友、还是追随者,所秉承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为我所用者,则留。一旦怀有异心,立即诛杀,绝不手软。

间接或者直接死在这位开国皇帝手上的人,多到不可胜数。而这些罪孽,或者是叫作“功绩”,官方的史书上是从来不书写的。就算在一些民间野史中偶尔显露端倪,但也没有人敢于明目张胆的说出来。

然而,在许许多多怀有无尽怨恨的心中,他们却一直深信,天地之间会有一股无形的业报,因果相承,平衡善恶,时辰到时,自然有报!

就在这些世人的冷眼旁观中,他们看到了几代君王的相继死亡。大汉王朝的宫廷之乱,以及诸侯纷争,同室操戈……这一幕幕大剧,几乎在大汉王朝百年历史上不断上演,似乎永远也没有落幕的时候。

这就是刘皇汉室的业报啊!被迫躲在黑暗中的仇人后裔们,亲眼目睹这些血火纷纷,无不摩拳擦掌,暗中称快。

背后插刀,推波助澜这样的事,自然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从汉初的吕氏之乱,一直到后来的七国之乱,杀伐峥嵘,血雨腥风。黑与白,对与错,都失去了界线。只剩下刻骨的仇恨,无时无刻不在相互较量中绞杀。

都说是黑暗中的敌人最可怕。就算是大汉王朝的君王,他们心中对于暗藏敌人的忌惮,胜过一切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次冷冽的黑暗刀锋究竟从哪个方向刺来。

对于王朝的心腹之患或者说是终身大敌来说,先祖们遗留下来的仇恨是不能遗忘的。他们可以潜伏隐忍,用冰冷的目光看着这所谓的盛世。只要一有机会,便会如同饿狼一般跳出来,开始疯狂的撕咬。

本来,这些黑暗中的敌人,在前些年的时候,已经被消除的差不多了。在先皇武帝的铁腕打击之下,许许多多的势力集团被连根拔起,损失惨重。尤其是在横空出世的那个年轻人手中,他们几乎无处遁形。

这样的打击力度,是十分可怕的。绝对的威慑力和铁血手段,造就了空前稳定的国内局面。也为大汉王朝的军事扩张和开疆辟土,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这,本来就是名叫元召的那个人宏大计划中的一环。国内环境安稳,除了为对外战争消

除内部隐患之外。其中最大的间接受益者,就是刘皇汉室中的所有人。

毕竟,与荣华富贵相比起来,生命与家族的安稳,才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算是皇室中人有许多因为各自的利益关系,而对元召颇有怨恨,但在这一点上,却对他还是暗怀感激的多。

当然,这种话没有人会说出来。庞大的皇室家族繁衍到今天,如果再加上外戚势力集团,已经是枝繁叶茂人员众多。他们虽然共同尊奉当今天子,但各自的利益牵扯,却是不言而喻。

身为皇太后的卫子夫,就算是再不过问政事,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她的心中却也分得很明白。

毫无疑问,当今天下大势,在繁荣富足的盛世局面下,一些暗流激荡还是存在的。虽然这些暂时还不足以对帝国形成威胁,但如果就此忽略不管,谁也不敢保证,在意想不到的外部灾难来临的时候,会不会再次爆发难以控制的危机呢!

一个坐享天下的太平天子,当今皇帝的威信,好像还并不能够形成那种令人可怕的威压。尤其是他宽厚好文以仁君著称,这既有利也有弊。

不过,自从他登基以后的这几年来,宫廷内外和朝廷上下却并没有人担心过什么。因为,所有人都清清楚楚的知道,有一个巨大的身影就站在朝堂上。在离皇帝宝座不足三尺的地方,他的气息如泰山之重,如海洋之宽。只要他一直在,皇帝陛下自然可以慢慢适应和成长。直到真正成为一代有所作为的君王。

身居建章宫的卫太后,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也有着这样的安心和期望。而且她比其他人更加明白,元召对于大汉帝国以及皇帝帮助的重要性,是任何人也不能取代的。

一直以来,不管是卫氏家族还是皇帝本人,得到他的帮助已经太多太多。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就密不可分。不管是谁有损伤,必定牵连甚广,后果严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得到一点儿风吹草动,就已经让她坐立难安。更何况,她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次从遥远西方传回来的消息,绝对不会那么简单。所以才急着连夜召皇帝过来,想要知道最真实的情况。

卫太后的感觉没有错。而且,她知道自己的皇帝儿子从来不会骗她。他如果知道别的什么消息,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的。

“母后,其实……舅舅在急件上所说的还并不确定。虽然说元哥儿身受重伤,但他从前也遇到过这样的危难,从来都是逢凶化吉……。”

“卫青到底是怎么说的?”

有些出乎意料。一向柔和的太后竟然语气急速地打断了皇帝的话。她的脸上露出焦灼的神色,无比认真的看着皇帝。

皇帝刘琚心中翻腾。他本来想婉转一点把这个消息告诉母后的。但现在看起来,她不想听到任何的隐瞒,她想知道的是全部。

于是,皇帝吸了口气,开始从前些日子收到西方大陆的紧急军情说起,一直到这次收到的玉门

关急件。他虽然说得简明扼要,但卫太后也足以听明白前因后果了。

柔弱的大汉帝国太后,也许并不能明白那些战场上的铁血厮杀和惊涛骇浪。但从皇帝的诉说中,她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

“也就是说……现在整个西征军中并没有人知道元召到底怎么样了……对不对?”

尽量轻声细语诉说的皇帝,听到自己的母后语气有异,他连忙抬起头来时,吃惊地发现她的嘴角颤抖着,眼中有泪珠像要滚落下来。他心中又惊又疼,连忙上前一步,搀扶住她的胳膊。

“母后!您的身体要紧,切不可过于激动!”

“他是死是活……琚儿,难道真的一点儿都不能确定吗?”

“母后,西方大陆距离长安万里之遥,消息传递辗转。具体情况虽然还尚不明确,但元哥儿他……这次真的可能是凶多吉少了。”

皇帝的语气中满含着悲伤。到了现在,他终于不用再掩饰自己的情绪。心情激荡之下,感觉到心如刀绞,一口热血几乎就要吐出来。却又被他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雪花落在安静的夜里,静谧无声。隔绝了外人的宫殿中,母子二人相对而泣。事到如今,他们不得不相信卫青的判断了。而且彼此都很明白,一旦这件事成为真实,并且传扬天下的时候,许多难以预料的震荡,也许将注定不可避免的发生。而到了那个时候,将会是这个王朝和皇帝本人面临的最严峻时刻。

“皇帝,如果……你打算如何应对?”

许久之后,卫太后忍住悲伤,轻声的问道。她这次称呼的是皇帝,而不再是她的琚儿。

无论如何,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她还是分得清的。若是元召真的出事回不来了,汉国公府和女儿素汐以及苏灵芝她们到底会怎么样,这些暂时无暇顾及。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大汉江山社稷的稳定。

“听说燕王和广陵王已经发动了叛乱……如果他们想觊觎江山,朕自然不会让他们如愿……朕非是为了这个宝座,而是为了肩头的责任。”

太后眼中欣慰,轻抚他背,如同小时候一样。她的儿子虽然仁慈宽厚,但大事临头,却不会逃避,自有担当。

“皇室诸人,并不齐心。皇帝至今尚未有子嗣……一旦有借机挑衅者,你如何应对呢?”

“母后,不必担心……这其实就是我这次过来要与母后商议的主要大事……。”

皇帝转过头,看着在温暖中睡得正香的元丰,他的眼中有莫名的光芒闪动。

“皇帝!你……唉!但愿苍天护佑……。”

夜更深,雪更厚。建章宫里的绝密交谈,只有灯光见证。

而在万里之外,千山暮雪中,连续在此守候几天几夜的年轻汉军斥候,抖落满身银白,又看了一眼苍茫山色。自言自语说道。

“国公他……何时会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