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些沉默的影片呐喊(一)_《那山那人那狗》(1 / 1)

为这些沉默的影片呐喊(一)

华语电影之中,有很多拍的极其经典的影片,但由于各种原因,名声总是不显,所以觉得可惜,所以想单独谈谈它们,在电影的长河中,它们应该是游鱼,有自身的生命,并生生不息。

《那山·那人·那狗》。所获得的奖项:1999年金鸡奖最佳剧情奖与最佳男主角奖,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影片奖,北京大学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上海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佳片奖,2001年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第一名。这些奖项我认为都不足以概况,用一句话来表述吧:这是一部教科书般的电影。它完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好电影。这是一部充满意境美的片子,影片充分显示了东方的情调与文化内涵。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简单,质朴,感人的故事。父亲作为一个即将退休的乡邮员,在茫茫的深山中送了一辈子的信,因为送信抄近路走水路而捞下了腿病,不得不由自己的儿子来接替送信的工作。由于儿子第一次送信,父亲因为不放心,于是,和儿子一起踏上了最后一次送信的道路。

《那山那人那狗》

父子俩徒步在壮阔的山林、清翠的田野,通过短短三天的时间,解开了数十年来父子见的隔阂,年轻气盛的儿子,终于了解了父亲数十年邮差工作的

辛苦与意义,而年老的乡邮员也体会到了这数十年来,妻子终日等待的无奈和儿子长大成人的骄傲。作为一对父子,因为相互的多年误解,在整个影片中的这一对,倒更像同路的陌生人,交谈甚少,有的只是背着包裹不断的行走,向着远方默默的走着。陪伴他们的,还有一条狗。

导演运用全景和长镜头,人物的从远到近,慢慢的在画面中越来越大,又由近到远,慢慢的消失……可以看得出这条邮路的曲折漫长,乡邮员的艰辛(是否也是表达人生的不易?)。展现了湘西的自然美景,流利的色彩得到了畅快的发挥。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大片大片的绿,满眼满路,绿色的田野山川,给人一种宁静,质朴的感觉,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得意境。除了绿色的广泛运用以外,傍晚金黄色的霞光的运用,也充分的展现了大自然的惊人之美。镜头所到之处,是雾蒙蒙的天光,平静碧绿的麦田,眼花缭乱的荧火虫……不同于国产电影独有的乡土气息,反而甚至有些诗的意境了,这是一种气质的升华,没有很深的文化阅历和举重若轻的功力,是没法表达出来的。色调的变化出现在每一个用温情涂抹的情节中。黄昏的天光罩在他们身上,异常温暖的样子。由绿色到金黄色的转变,像父亲一直以来隐忍深沉的爱,终于等到了收割的季节。

给我印象最

深的是,儿子和父亲参加少数民族婚礼的场景。一个全景,一个红色的灯笼从画面的右边运动到左边,这时,想起了少数民族的结婚的歌曲打破了夜的宁静,此时,画面颜色从一开始的冷色调完全变成了暖色调。这是一个跨越,婚礼进行了,这个场景无非是整个影片中最热闹的了,从而影片达到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背景音乐运用的巧妙。背景一直都是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的配乐,而儿子的半导体里播出的流行音乐又不时打断这些旋律。尤其是儿子和少数民族姑娘的对手戏里,半导体中一直播放的是国外流行的歌曲。这是中西音乐的结合,给人很浪漫的气息。

影片没有太过热闹的场景,有的只是那一幕幕平淡的画面。但正是在这样的平淡中我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无言的爱。有人说“父爱如山”,而这对父子,也对彼此有着如连绵不断山头般的,深沉的爱。那些感人的瞬间,朴实、执著的邮递员,还有那些可爱的乡亲,这都是很好很好的。

《孔雀》。获奖: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第十四届上海影评人奖最佳女演员,第二十五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第六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等。顾长卫由摄影出身,一出手自是不凡,相比后来的几部影片,他的《孔雀》更让我心惊肺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