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观!(1 / 1)

“大人?”

青年人尝试着喊了一下。

“嗯?”

陈宓抬起头来。

“怎么啦?有哪些地方看不懂的?”

陈宓温声道。

年青人心下感觉有些荒谬,这位年轻的佥判,虽说看起来稳重,但看相貌,估计还比自己年轻几岁,但说话的语气,却像是长辈一般……嗯?

“大人,这些不知道是谁写的?”

年青人问道。

陈宓笑道:“便是我写的,怎么了?”

“您……您写的?”

年青人吃了一惊。

陈宓点点头:“有什么不对的么?这宋刑统是太祖时候编撰的,历经接近百年时间,这百年时间,不断有各种敕令颁布,跟打补丁似的,但又没有归纳到一起来,导致许多官员判案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错误,还有很多的官员利用这里面相互矛盾的地方为自己谋私利。

因而这次我将其给归纳到一起,将一些互相矛盾之处给统一起来,根据宋刑统的立法精神进行修订,虽说不能百分百去除谬误,但却是减少了大部分的谬误,关键是,有了这本修订本,断案的效率便可以大大提升……嗯,世兄可是看到有谬误的地方?”

“啊?没有没有……”青年人赶紧否认,“……在下只是觉得这书法水平极高,觉得该是当世书法名家所写,没想到是大人您写的,有些意想不到罢了。”

陈宓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些不过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倒无须多加关注。”

青年人瞪大了眼睛:“您认为书法是细枝末节,如此高超水平,怎么会是细枝末节……”

陈宓摆摆手道:“嗯,相比起这修订的宋刑统,书法便是细枝末节了,好了,你赶紧抄写吧,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说着陈宓又将脑袋埋进了书堆中去。

青年人涨红了脸,站在那里,一会看看陈宓,一会又看看手中的书卷,终于还是忍不住道:“大人?”

陈宓抬起头来。

“大人,您说抄写完后要给在下酬劳,我能不能提一个要求?”

青年人道。

陈宓以为他要提价,便点点头道:“只要合理。”

青年人喜道:“大人,在下想要这册子。”

他指了指陈宓手书的那一本宋刑统修订版。

陈宓想起青年人谈论书法时候的狂热,心下一笑,便点点头道:“那你要多抄写一份才行。”

青年人大喜过望,连连感谢道:“谢谢,谢谢。”

说着他便坐回书桌,然后开始抄写起来,陈宓笑着摇摇头,有开始埋头进了卷宗之中。

但青年人抄着抄着,却是有些疑惑起来,便在书堆中找出原本宋刑统,对照着陈宓手写修订版宋刑统比对起来,越是对比越是疑惑,终于忍不住问道:“大人,这似乎不对吧?”

再一次被打扰,陈宓心中有些不悦,抬头看向青年人。

青年人感受到了陈宓的怒意,但却没有畏惧与陈宓对视。

“什么不对?”

陈宓沉声道。

青年人指着书道:“大人,您看,您写的修订版,与宋刑统对不上,还有各类敕令之间,似乎与我认知的也有所不同……”

青年人侃侃而谈,将他认为不妥的地方一一指了出来,并将自己的理解杂糅其中,陈宓倒是诧异于这个年青人对于律法的了解。

年青人看到陈宓的神色,心中颇为得意,笑道:“这样的谬误在这里面颇多,如果将这样的东西拿出来,恐怕大人会被人批判的,还请注意一些。”

陈宓笑了笑道:“世兄怎么称呼?”

年青人笑答:“在下秦观,字少游。”

嗯?

秦观秦少游啊!

陈宓这下子倒是有些吃惊了,原来是这位呢。

秦观笑道:“在下还不知道大人名讳呢,未请教?”

陈宓道:“某陈宓,字静安。”

秦观吃了一惊:“陈静安?”

陈宓点点头。

秦观急急问道:“便是那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陈静安!?”

陈宓再次点点头。

秦观却犹然有些不信道:“便是那个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陈静安?”

陈宓哭笑不得,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没错,便是我了,少游兄不必怀疑,此科我中了状元,被任命为江陵府签书判官,因而来到了这里,这不正学习着律法么,见着律法繁琐,于是便生出整理出来的想法。”

听到陈宓的确认,秦观终于是满意的叹息了一声,对着陈宓看了又看道:“厉害啊,静安兄,你不知道在下对你有多么的钦佩,可惜你在江南的时候却无缘得见,本想着游历进京,去拜访你,却不料在这里见到了,真好啊!”

陈宓笑着摇摇头道:“少游兄客气了,我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也没有为百姓为朝廷做出什么来,也没有什么值得钦佩的。”

秦观笑道:“静安兄发出的静安四句,便足以奠定一生功业了,何况你还写出那么多有名的诗词,足以流芳百世了,不过……这律法上的造诣,静安兄还是得多修炼修炼才是。”

陈宓笑了笑不置可否:“谢谢少游兄的指点,不过咱们时间比较紧,不如我继续研究卷宗,少游兄帮忙抄写,不知可否?”

秦观笑道:“那是自然,那便不耽误时间了,……静安兄,你这修订本抄写时候,要不要我帮着修订一下?”

陈宓愣了愣道:“还是不要了吧,便依照我写的抄写便可以了。”

秦少游皱了皱眉头道:“冒昧问一下,静安兄这修订本是要拿来干什么的?”

陈宓也皱眉道:“接下来要印出来,分发各曹官,在断案时候使用。”

秦少游脸色一变:“静安兄不可!你这修订的宋刑统谬误颇多,若是按照这修订本去断案,可能会生出不少冤案,万万不可!”

陈宓心下有些不悦道:“少游兄,你便帮着抄写便是了,其余的事情可以不必多管。”

秦少游顿时怒道:“怎么能不管,这律法涉及百姓万民,若是谬误过多,冤案必然增多,那涉及的可是千家万户,怎么可以随意糊弄!这万万不可,若是静安兄不愿意修改,在下便去求见知府,定然不可让这谬误贻害百姓!”

陈宓差点一口气上不了。

话说你这读书人也忒多管闲事了,我叫你来只是让你来抄写的,现在竟然来指责我……不过陈宓却没有敢将秦少游给赶出去,因为他当真敢去给自己添堵的。

陈宓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少游兄,你刚刚说得那几个问题,你怀疑得是,的确是有出处的,不过历年敕令自有互相矛盾之处,你刚刚所说的那些,要么是原本宋刑统上面的说法,要么是某年敕令的说法,但归根结底,并不符合宋刑统一贯的精神,我的修订,乃是根据宋刑统的精神,将历年修改的敕令进行综合,去掉谬误之处,最终修改出来的,这才是最符合大宋法治精神的……”

陈宓见到秦少游还不服气,便指着具体的条例解释起来:“……少游兄,你看,刚刚你说这个律例是错误的,但你只是根据宋刑统的原有条例,以及皇祐三年的敕令来说的,实际上到了嘉佑六年的时候,这条敕令已经正式修改了,而根据治平二年再次敕令修正,才最终形成了这条律例,江南与江陵这边还有正式的案例,实际上汴京已经有十几例案例了……至于这条律例,虽然没有正式的敕令进行修整,但历年的敕令中俱都有提到,具体的精神本质便是我提炼出来的这一条,不信你查一查嘉祐七年、治平四年、以及熙宁元年五月初颁布的敕令便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至于这条么……”

陈宓并没有虚谈精神,而是将每条律例涉及的敕令都给说出来,至于真正的敕令内容,则让秦少游自己查去,如是这般,秦少游提出来的十几个所谓的谬误,陈宓不需要查看,便将历年的敕令给一一道来。

秦观越听越是心惊,但他心中却是不太信服的,等到陈宓说完,他便到书堆中,将历年的敕令拿出来,按照陈宓的说法一一找出来对比对照,发现陈宓所举全无半点谬误,这下才算是被折服了。

“陈静安此人过目不忘,几如鬼神……”

许多年后,秦观与朋友说起来陈宓的时候如是说道,到了那时候,他犹然记得此时的震撼。

只是后来秦观记得是陈宓惊人的记忆力,但此时他却是震撼与陈宓在律法精神的独到见解。

秦观一边抄写一边对照自己学过的律法,一一印证,然后根据陈宓的几条法律精神的原则进行新的一轮印证,在抄写完之后,他蓦然惊觉,他的律法认知已经全然不同了,不仅仅如此,他对道的一贯认知也发生了改变,他发现,他认识世界的方法似乎并不那么对了。

原来,这便是真正的高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么?

东西抄完了,秦观的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了,但秦观却是不肯走了。

“你让我跟着你吧。”

秦观与陈宓道。

“为什么?你不是要去游历吗?”陈宓奇道。

秦观认真道:“我独不愿游万方,惟愿一识陈静安。”

陈宓诧异而笑。

原来,自己的魅力已经大到这个地步了么?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秦观留下了。

陈宓的确是颇为欣赏秦观的,倒不是秦观的诗词,也不是秦观的名气,而是因为秦观的才能。

秦观出名是因为他令人柔肠寸断的诗词,被人深知的是他婉约派词人的身份,以及苏门四学士的大名,但却少有人知道,实际上秦观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才能是极高的,他有政治策论三十篇,军事策论二十篇,当代以及后世的知识分子都对其策论颇为赞叹。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

而他的老师苏东坡在《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中道:“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

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

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

不过陈宓看重的不是秦观这方面的才能,他看重的是秦观在律法上的造诣。

虽然秦观没有他一般跨越千年的积累,但论对大宋律法的熟知,在陈宓这库房里苦修之前,秦观对于律法的了解远胜于他,即便是到了现在,秦观对有些敕令的熟知还是远胜于陈宓。

这是个非常好的补充。

所以秦观既然愿意留下,对于陈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秦观敏锐的察觉到,陈宓这修订的宋刑统,却是提升大宋律法效率的一件大事。

大宋修法颇为勤奋,年年都有敕令补丁,对律法修修补补,但却过于分散,而且精神无法一以贯之,导致诸多法曹无法真正理解,在断案的时候时时有冤案错案。

若是按照陈宓修订的宋刑统,不仅能够减少冤案错案,还能够大大地提高效率。

因为陈宓对其中模糊不清的地方进行阐述,减少了其中可以糊弄的可能性,也对其中的折中处理方式做了规定。

按照这方法,即便是对律法不太熟悉人,也可以根据陈宓给出的方法进行推论,推论出接近庭审的结果……这可太惊人了!

“静安,我认为,这修订本不该只是局限于江陵府,而应该推荐到修敕局,经过论证之后,由朝廷颁布发行天下,则天下黎民百姓有福矣!”

秦观所说之修敕局,乃是宋朝专门负责修订、彙编法律的机关,全名叫做“详定编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