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穿人的长子—一嬴政,代表王室一并前往河套地区,临时作为一名副使。”
说到这里,赢寄的目光投在文武众臣身上,以宣布的方式直接一道。
“王上有意培养小公子成才,小公子确实也十分争气,蕴含的潜力冠绝天下。“作为王上最初的心腹谋士,有幸见证过小公子不凡的时缭,顿时明白从中的用意是什么。
“小公子作为副使?”
听闻,殿内的一众文武不由愣住,他们刚才貌似没有听错,记得小公子今年才八岁之龄。
即便以虚岁来算,那也才九岁,到了河套地区又能做什么,不去添乱就算不错了。“王上的用意到底是什么,打算册立小公子为东宫太子,还是说不想册立长子?
对此,蔡泽、熊古和原公等大臣,脑海里出现诸多的猜测。
才八岁的小公子作为副使前往河套,颇有派去唇练的意味,可见-王上对长子的期望。
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让小公子离开咸阳,未尝没有断绝继承资格的意思。
“臣代表期堂,小公子代表王室,足以显示出足够的重视。”
刚委任为临时正使的冯去疾,总不能装作没听见,想了一下,到最后还是选择赞本来就是自己一个人,多出一位小公子担任的副使,倒是没有太多影响,顶多留个心眼照看一下。
“冯大人所言极是,河套地区是大秦的北疆桥头堡,又是全歼匈奴精锐的战场,需要显示出足够的重视。”
回过神,文臣们先一步于武将,出列站在中间上奏道。
上一次匈奴使者的和谈事件,他们文官到现在还很尴尬,王上不处理算是念旧的了,还真不好去反对。“王上之言,甚有道理。
连文官也没有反对的人,一众武将自是不必多说,接连响起甚有道理的字音。
“宣小公子….
说着,赢誓的视线往前一移,最终停在正最门口。
“王上有令,宣小公子。
这一句话落下,文武众臣纷纷朝殿外望去,不知八岁的小公子会不会怯场?
“呼,一定要镇定,不能紧张….
未央殿是商议国事的地方,足以称得上是一个庄严的场合,小嬴政站在正殿门前,平复着内心涌起的些许紧张。
随即,换上一面平静的模样,开始踏起脚步迈进殿内。
“踏踏。
由于小公子的到来,鉴座主殿内一时寂静无比,上百道望过去的目光,共同集中在那一道小身影之上。
无形之中,增添着几分格外的心神压力,特别是在酸内出奇安静的情况下,寻常人走进来还真受不了。
“一定要克制以前的紧张和慌乱,沉稳,沉稳.………
面对来自文武朝臣的目光,无声而庄严的氛围,小赢政一步踏着一步,从容不迫的来到殿内正中间。
往日里不断的刻苦学习,正是为了像今天一样走进未央主殿,正式开启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此子不简单,不简单……
八岁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只要稍加引导一下,成长潜力是非常可怕的,原公、甘何等人连续暗道几句不简单。
“大秦王室尽出人杰,天意在秦,不在六国。
而祖籍是在六国的蔡泽、楼缓等人,看着镇定到极点的小公子,嘀喃自语了一声。
“儿臣赢政,见过父王。”
“公子政,见过各位朝臣。”
先是朝父亲推起一礼,而后,小嬴政毫无躲避的直视上百道目光,算是见过服内的文武百官。
不过,藏在袖子的右手,多少还是紧了一紧。
“从入酸到现在,小公子一直是从容应对,真不敢相信是八岁。”
目睹刚才的那一幕,冯去疾突然觉得,之前的想法大错特错,小公子压根不用分心去照看。
“小小年纪尚且如此,假以时日下去,那可不得了。”
看上去沉稳的样子哪像是八岁,反而颇有一点成年时的行事作风,蒙鹭看了一眼几乎是王上缩小版的小公子。
心下为之感惯一声,有其父必有其子,王室一直出现资质高的好苗子。
一步步削弱各国军事力量的先王,初步展现出高明手段的当今王上,最近两代的君王不就是如此?……求鲜花0…
“每一次遇到小公子,必定有一次进步,难怪王上要带在身边培养。“
要说除了王上之外,谁更加清楚小公子的潜力,那要数尉综一人了。
“臣等见过小公子。”
收起各自的不同思绪,很快回过神的一众文武,当即回了一道礼数。
“政儿,这一次河套大捷,尊人命你为副使,随同正使冯去疾前去一趟,以示王室的重视程度。
注意到臣子们的各种惊异,以及长子表现出来的沉稳一面,赢睿表面上依旧是一副淡然的模样。
然而,心下比谁都要展到同兴,生子当如小原议。
“诺,政儿身为慰问河套百姓,三军将士的副使,定当不会枉费父王的信任….
“自然的,也不会枉费各位文武朝臣的信任。
一听父亲任命自己为副使,小嬴政说起话来更是冷静,很是有水准的说道。
“这…”
简单的一句话拉近熟悉度,文武众臣无不是神情一征,这末曾谋面的小公子,究竟成长到了什么程度?
八岁拥有这样的心智,说起来,未免太可怕了一点!
“这一次作为副使前去河套,对于政儿的磨练,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开始。
听着这么一番有水准的言语,赢寄轻轻的点了一点头,政儿的功课并没有落下。
关键时刻没事掉链子,今后必定可以早日委任大事,加一些国事上的担子。
“既是如此,寡人意,正使冯去疾,副使公子政,于今日未时(一点)初出发河套地区。”
赢睿看着站在御阶下的长子,正了一正声,继而出言一道。
“臣等谨遵王命。”
小公子以优异的当场表现,直接让一众文武无话可说,齐声一说道。
在大秦朝堂,资历确实是很重要,前提是要拥有先进治国理念的大才,或者是极其亮眼的成绩
或许,正因为有这一种维才是举,优先看重个人才能的氛围,这才有历史上出现的一次特例,十二岁的丞相甘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