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者呼应,利道而动(1 / 1)

鬼谷子 陆明 516 字 3个月前

原文

故口者,机关也[1],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2]也,所以窥间奸邪[3]。故曰:“参[4]调而应,利道[5]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6]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

注释

[1]口者,机关也:嘴好像是机器开关。

[2]耳目者,心之佐助也:耳目是帮助心汇集情报的助手。

[3]奸邪:奸,恶;邪,不正。

[4]参:同“三”。指心、眼、耳三种器官。

[5]利道:有利的途径。

[6]翱翔:翱是鸟在高空上下飞舞的姿势,翔是鹞鹰等在高空中展翅划圆飞舞的姿态。

译文

人的嘴是关键,是用来打开与关闭感情以及心意的。耳朵与眼睛是心灵的辅佐以及助手,是用来侦察奸邪的器官。只要心、眼、耳三者协调呼应,就能沿着有利的轨道运动。使用一些烦琐的语言也不可能发生混乱;自由驰骋地议论也不会迷失方向;改变议论主题也不会发生失利的危险。这就是因为看清了事物的要领,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鬼谷锦囊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嘴”是关闭情意的机关,若自己不讲,别人就无从知晓。在讲的过程中既不能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又要取得他人的信任,这就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在揣测出他人内心世界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加强大,这是人类本性的渴望与追求。这需要我们耳、目、口三者相互协调,对身处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把握,唯有如此,方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延伸阅读

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耳、目、口需要相互协调、各任其职,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自的使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自己的眼睛,才不致扰乱方寸、迷失方向。

张仪是魏国人,曾经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游学。张仪学业期满,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寒,求事于魏惠王不得,远去楚国,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

昭阳率兵大败魏国,楚威王大喜,把国宝“和氏璧”奖赏给了昭阳。一日,昭阳与其百余名门客出游,饮酒作乐之余,昭阳得意地拿出“和氏璧”给大家欣赏,传来传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认为,张仪贫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张仪原本没拿,就是不承认,昭阳严刑逼供,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始终不承认,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

楚相国昭阳有口、有耳也有目,但他却没有让三者做到相互协调、各任其职,在不进行丝毫调查的情况下,错误地将“和氏璧”的失踪归罪于贫困的张仪,而让张仪饱受皮肉之苦。这是典型的不善于“参调而应”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