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不可耐(1 / 1)

山河美人谋 月落 1545 字 1个月前

尹世才只是被请进大理寺协助审案,并未监禁。所以他有居所,有笔墨,有医药,更有亲随。

他的亲随,是一直带在身边的师爷。

面对突然出现,命人扣下信件的刘砚,师爷哆哆嗦嗦,为尹世才申辩。

“大人,卑职明白您是为了审案。但尹刺史的私信,您不能拦截啊。”

按照官职品阶,刘砚也不过比尹世才高了半格而已。只不过京都贵重,京兆尹这个官儿,也更有分量。

“不能吗?”刘砚皱着眉头,一边思索,一边已经“呲”地一声撕开信,在火把下打开,当面就看起来。

他不仅看,还当众朗读。

——“太子殿下钧鉴,云州刺史尹世才顿首……”

刘砚僵在原地,抬头看一眼师爷,又低头看信,没敢再往下读。

师爷脸上露出“你完蛋了”的得意神色。

敢拦写给太子的私信,拦下还要读,当然会完蛋。

可刘砚合起信,露出“你们才完蛋”的倨傲,抬手道:“拿下!”

大理寺卫士上前,把师爷紧紧按住。

“大人!”师爷惊讶大喊,“为何抓卑职?卑职没有犯错!”

“审案之际,试图攀咬当朝太子殿下,当然该抓!”刘砚怒目而视,道,“不光抓你,明日早朝,本官就要提请中书,审问尹刺史!”

审问,就不再是协助审理案情,而是当作疑犯了。

此时距离“明日早朝”,不过数个时辰而已。

刘砚没有睡觉,回府换上官服,坐等上朝。

那封信的内容,他已经看过好几遍。刘砚觉得有必要在朝堂上面呈太子,同时恳求严审尹世才。

“信里写了什么?”早朝前,李璋在东宫梳洗穿戴。

今日是初一,要穿冕服。

冕板前后悬挂的白珠旒在额前摇晃,遮挡李璋蓄积愤怒的眼神。犀角簪束着他的头发,却束不住他心底压抑的欲望。

他向傅明烛看去,目光森冷。

“不知道,”傅明烛着急慌乱,“刘砚把信拦下来,扣住信使,不准人见尹世才。他拿着那封信,穿戴整齐等着上朝。我实在是怕——”

“怕什么?”李璋打断他的话,双手垂在绣着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的黑色冕服间,冷硬道,“不要怕,去做!”

“可,可六殿下要我们不能乱。”傅明烛提醒李璋,没忘了挑拨离间,“我听说刘砚扣下信,连忙跑去问他。他说在睡,不肯见我,我这才赶到这里来。”

事实上李璨当时让门房出来捎话,内容是:“爷在睡,你也回去睡吧。”

可傅明烛怎么睡得着?

他曾亲自给尹世才送过太子的信,看着尹世才把信烧掉,才放心离开。

那时尹世才出任云州刺史,要离开京都。就是从那个时候,太子开始筹谋拔除李策。

尹世才给太子写信?写了什么,会不会跟自己有关?

傅明烛心急火燎,恨不得亲自去抢那封信,顺便把尹世才那个蠢货剁掉。

李璋迈步从傅明烛身边经过,绛纱下裳上的黻形纹饰晃动,像拉满一张弓。

“本宫说过,”李璋停脚,微微偏头,道,“不必事事请教六殿下。”

傅明烛吐出一口气,仿佛终于等到了决断。他沉声道:“我明白了。”

李璋出了东宫大门,便乘辇慢行。

轿辇华贵,由十二人抬起。前后属官护卫,簇拥前行。

大明宫巍峨高耸,宣政殿近了。

天色尚黑,云雾漫天,只能看到一颗星辰。那颗星星忽明忽暗,在浓云中努力露出头,又瞬间被淹没。

李璋收回目光。

大明宫近了。

刘砚的马车有些破,一路上摇摇晃晃,有时甚至会坏在路上,他不得不等在道旁,搭乘同僚的车上朝。

他的马也不太好,虽说是朝廷赐的,但因为吃得一直不好,也便越来越清瘦。有时候路上捡到菜贩扔的烂萝卜,就不肯再走。无论怎么催,非得吃干净了才迈步。

好在今日这马车很懂事。

刘砚没有误时,在丹凤门核对过身份,过下马桥,一路向宣政殿去。

一位同僚靠近,好心提醒他,他的衣服破了个洞。刘砚垂下衣袍遮挡那个破洞,不以为意。

官服是朝廷发放的,现在穿的还是秋服,过些日子换了冬服,就有新衣裳了。

“刘府尹今日走得很快啊。”有位官员追上刘砚,搭讪道。

“今日有本要奏。”刘砚简单回答,几乎一路小跑。

可他还是被一个人拦下。

那人相貌普通却眼神锐利,横插过来走到刘砚身前,扯住他的衣袖,问:“听说刘府尹扣下了尹刺史的信?”

这人正是同刘砚一起审案的大理寺卿崔玉路。

崔玉路气喘吁吁,显然已经追了很久。

刘砚下意识便捂紧袖口,似乎唯恐自己的宝贝被人偷走。

“是有一封信,”他敷衍道,“待会儿本官亲呈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在紫宸殿歇息,等待早朝,”崔玉路道,“府尹可以去紫宸殿,把信秘呈太子殿下。再来早朝,不迟。”

这种密信,是可以当众给人看的吗?你不在乎太子的颜面,太子自己也不在乎吗?

“那可不行!”刘砚义正言辞拒绝,“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么封信,只有大殿上呈送太子,才能维护太子殿下的名声。”

刘砚说着努力挣脱,崔玉路再去拉,只听到“刺啦”一声,刘砚的袖子差点被他拽下来。

崔玉路吃惊停手,刘砚像一条钻入水中的锦鲤,瞬间便挤进绯红衣袍的官员间,不见了。

“你这个犟驴!”崔玉路低声骂了一句。

“崔寺卿……”有同僚靠近,有些好奇道,“您和刘府尹在争执什么?是大理寺最近的案子吗?”

“不是。”崔玉路瞬间换了一副脸色,挺直腰背、从容不迫道,“我们在猜这天什么时候晴。下好些天了。”

“快了吧。”那官员恭敬道,“崔寺卿年轻体壮,不怕潮湿。”

崔玉路却无心同人闲聊,他也向前挤去,在人群中搜寻刘砚的身影。

那个身影很好找——衣袖开线,露出里面白色的中衣。

白得刺目,像晴朗日子,正午的阳光。

崔玉路追上刘砚,还想劝说,可官员已经列队整齐,太子到了。

内侍问大臣可有本奏,刘砚率先开口。

“微臣有本上奏——”

“微臣有本上奏——”

两个声音同时响起,一个清润洪亮,一个冷冽阴沉。

刘砚扭头寻找是谁在说话。

一般这种时候,官职低的人要谦让官职高的人。根据说话人距离御座的距离,刘砚觉得那人应该先闭嘴。

毕竟如果你只是芝麻大的小官,奏折也不会有多重要。

但是这一次,那人虽然只是御史台不起眼的言官,却趁刘砚确认他的身份,反而再次高声启奏,抢先刘砚一步。

“微臣要弹劾京兆府府尹刘砚。”他举起笏板道。

刘砚并未有多吃惊。

言官风闻奏事,大小琐事都能拿来奏上一桩。刘砚在朝中孤冷,又不注重言行,常常是言官弹劾的人选。

但言官今日的弹劾,却让刘砚七窍生烟,险些当场打过去。

“微臣弹劾刘砚玩弄律法、收受贿赂、徇私舞弊、卖刑求利,请太子殿下明鉴,彻查京兆府,查刘砚私宅。”

殿内静了静,接着便嗡嗡乱成一片。

不少人笑起来,口中为刘砚辩驳。

“怎么会?刘府尹穷得很,我们都知道。”

一个别人家婚丧宴娶都不去参加,只为省那点礼金的人,当然很穷。

又有官员道:“他收的贿赂呢?他连衣服都不舍得打补丁,烂着袖子就来上朝了。倒是该治他殿前失仪之罪。”

“非也非也,”崔玉路替刘砚解释,“他那个袖子,是本官刚刚拽烂的。当然,也是因为他缝得不结实。”

林清刚刚被提拔为御史中丞,此时偏袒自己人,道:“诸位同僚先别急着为刘府尹开脱,且听听方御史有什么证据。”

弹劾刘砚的人名叫方溪,监察御史,官职不高。

方溪再次举起笏板,道:“有人向微臣举告,刘砚收受贿赂五百两黄金,就藏在他家中。”

五百两!

官员瞠目结舌。被这个数字震惊,窃窃私语。

吏部尚书裴衍同样被这个数字震惊,偷眼向后,看看方溪,再看宰相傅谦。

……

注:书信里“钧鉴”二字,是敬请收信人阅知的敬辞,用于尊长或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