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军阀对军阀(1 / 1)

从后宫出来后,刘辩又带着一众随从,紧急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此时,羽林中郎将桓典已在殿内等候。

他的身旁,还站着一位器宇轩昂、一脸正气的官员。

“臣,拜见陛下!”

两人见皇帝陛下回来,立刻拜倒在地。

“起来吧。”

刘辩抬了抬手。

接下来,桓典言简意赅地汇报了收尾工作。

攻打宫门的袁绍、袁术、吴匡三将都已押入牢内,大将军府的其他旧部也得到了严格控制,理论上已经消除了再次兵变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十常侍残党基本肃清。

按照刘辩的吩咐,但凡和十常侍有关联的宦官,全部都被看押了起来。

而那些跟随张让参与“绑票”的太监,则纷纷斩了脑袋。

虽然因十常侍影响力过大,太监的数量一下子少了许多,导致皇宫的日常作息运转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

但只要能消除动荡,这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做得很好。”

刘辩满意地点了点头。

虽然桓典在后人眼里只是名不见经传之辈,但熟悉历史的刘辩却知道,此人能力十分优秀。

当年他在帝都担任御史时,便“执政无所回避”,赢得了京城诸多贵族的敬畏。

现在看来,史书果然诚不我欺!

“京兆尹有何所报?”

刘辩又看向的眼前的另一人。

身体原主人的记忆告诉他,这位一身浩然正气的中年人,正是数年扬名西北的大将,同时也是刘辩计划中用来对付的董卓军的五大人选之一:盖勋。

“禀陛下,城内已基本恢复秩序,目前臣正在尽力控制民间流言,以防皇室威严受损。”

盖勋异常认真的神色中,还隐隐带着一丝不安。

身为“首都直辖区”的行政长官,皇宫出了这么大的事,即便如此规模的兵乱属于“不可抗力”,他也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刘辩道:“嗯,有京兆尹,朕安心多了。”

不光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治安,还能想到要控制舆论,这盖勋,果然是文武兼备的能臣。

“陛下称赞,臣愧不敢当。”

盖勋低下头,心里略微舒了一口气。

看样子皇帝似乎并没有追究自己失责的意思。

此外他还注意到,陛下身旁“听政”的太后,居然罕见地一句话都没说,而是让小皇帝亲自来主持局面,实在令人有些意外。

和别人一样,盖勋也产生了“这还是皇帝么”的疑问。

不过他也知道,当前并不是研究这些的事情的时候,因此只能强行按下心中疑惑。

忽然,盖勋想起了什么,又道:“陛下,还有一事。据调查,此前袁隗、袁绍曾传矫诏,命樊陵、许相二人入都任职。许相已死,但樊陵入城后却不知所踪。”

“樊陵?”

刘辩念叨了一下这个有些陌生的名字,并在脑中快速思索起来:“对了,我想起来了,这家伙可是个能人啊。”

根据史书里的印象,樊陵的能力和对皇室的忠诚度,都很高。

在原本的历史中,他被“宦党”的外援,和许相一道被袁绍叔侄杀死,实在颇为可惜。

但可能是因为自己改变了历史拐点的缘故,此人居然在政乱中成功活了下来。

想到这,刘辩道:“找到他,并告知,朕可以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既然樊陵还活着,如此能人,岂有不收之理。

“诺!”

盖勋点点头,郑重领命。

这时,只见一名老者通过护卫的检查后快步走了进来,正是卢植。

他FengChen仆仆而来,喘了几口气,急切地道:“陛下,臣已命使者前往董卓军中,同时从驿站处得知,董卓军最多还需一天半的时间,便可抵达帝都!”

“这么快?”

盖勋和桓典对视一眼,都感到有些意外。

董卓的进度,比预想中还要快一些!

“消息是否可靠?”

一直不做声的何太后捏紧了双拳,忍不住开口询问。

卢植道:“回太后,驿站的多名斥候带来的都是同样的情报,理应不会出错。”

“为,为之奈何?”

何太后面色发白,心中又悔又怕。

悔的是,当初不该心软包庇十常侍,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局面。

怕的是,随着哥哥何进的惨死,当今的帝都很难聚集起足够的军事力量,只怕阻挡不了董卓的威胁。

对于董卓军的进度,刘辩倒不觉得意外。

董胖子八成已经得知了何家倒台的消息,知道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经到来,当然会马不停蹄地赶往帝都。

此外通过历史可以得知,虽然董卓此时心中仍有一定顾忌,态度十分谨慎,但自己的使臣估计也拖不了太多时间。

事实上在十常侍政乱开始前,何进就已经后悔招董卓过来,并派出谏议大夫种邵去阻止后者。

可惜,没啥卵用。

不过,刘辩并不觉得董卓无可阻挡。

他现在的目光,放在何进之前招来的另外几方军阀的身上。

不错,刘辩的计划,便是以军阀攻军阀!

三国之天生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