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我要当宰相(1 / 1)

王蕻询问:“除掉了京兆尹萧炅、御史中丞宋浑这两个人之后,你打算怎么填补这两个空位?”

“这样的好机会,你总不会就这样浪费掉吧。”

闻言…

杨国忠咧嘴一笑,“那是当然,这两个位置,我势在必得。”

王蕻闻言,眼眸之中不由得闪过了一丝精光,但杨国忠并没有发现。

王蕻这个时候开口,“既然已经扳倒了两个这么重要的人,那再帮我扳倒一个人,如何?”

杨国忠问:“谁?”

他现在正是豪情万丈的时刻,除了皇帝之外,他谁都没有放在眼里。

所以…

对于王蕻说帮他干掉一个人,他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杨慎矜!”

王蕻咬牙有些恨恨的说。

就是因为这家伙,他才不得已得罪了李亨,才会跟杨国忠同流合污。

他本来有大好前程的,结果就因为这家伙的撺掇,让他前途尽毁。

只能跟杨国忠这种奸佞同流合污。

他如何能够不恨杨慎矜。

“杨慎矜?”

听的王蕻说出来的人名,杨国忠却眉头一皱,感觉事情并不简单。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

这杨慎矜不是杨慎矜的最好朋友吗?

怎么这两人如今却反目成仇了?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王蕻连好朋友都能反目成仇,要置他于死地。

那杨国忠觉得…

他对于自己这个合作伙伴也不会有多少在乎。

指不定哪天就会被他背后捅一刀。

“好,没问题,不就是一个杨慎矜,我俩联手,驱逐他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杨国忠心中对王蕻加强了戒备,嘴里却答应的很是干脆。

不久之后…

杨慎矜就被干掉了,这让杨国忠威望更盛!

但杨国忠万万没想到的是…

王蕻在他背后捅刀子的时候来的这么快。

他前脚干掉京兆尹萧炅,御史中丞宋浑两人,还在想着怎么填补这个空缺,换上自己人的时候。

王蕻却直接接任了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权势上已经超越了杨国忠!

“混蛋,可恶的王蕻,竟敢吃独食!”

杨国忠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那叫一个怒火冲天。

“不行,必须除掉这混蛋!”

杨国忠凶狠的面容,冷厉无比。

没有人可以夺走本该属于他的东西。

“王蕻,李林甫,你们都将成为我的手下败将!”

杨国忠捏紧了拳头,他要做最顶端的那个人,谁也不可以阻止他的那种。

“李隆基啊,你这统治的时期,都选择的是什么臣子啊,宰相迫害太子。宰相然后又被御史中丞陷害,御史中丞却又被他的合作伙伴背后插刀。”

“真是让我看眼界了,你这皇帝当的真是太圣明了。你没被列入昏君之中真的运气很好啊!”

刘邦忍不住调侃。

这杨国忠的野心真的还不小呢。

宰相都不放眼里。

御史大夫都觉得不是自己对手。

“啧啧啧,内斗的这么厉害,就是没有把心思花在治理国家身上,李隆基,你可真是给我们大唐长脸面。”

李世民也一脸戏谑的说。

李隆基:…

他只想问,难道他们不觉得这样看着底下大臣互相争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吗?

“标儿啊,你以后可千万不能学李隆基这样玩弄人心,这样绝对会把国家给玩坏了的。”

朱元璋对着身边的太子朱标告诫出声。

“儿臣明白!”

朱标连忙说道,然后他说:“国家之中,可以容许杨国忠这种品行不端,但能力很不错的人存在,但绝对不能够纵容她们互相攻讦,并导致内部出现各种问题。”

“如果发现了这种苗头,一定要及时的制止,不然一定会酿成更大的祸害。”

听的朱标这话,朱元璋重重的点了点头,说:“我觉得,宰相的权力还是太大了,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够驾驭宰相。”

“而且,废除宰相也没什么啊,要处理政务随便找几个官职低的人就行了。”

“这样就算后世的皇帝不成器,也不会被宰相压制,始终保持皇帝是至高无上的。”

朱标点头…

他虽然不赞同朱元璋废除宰相,但也确实觉得宰相的权力一直以来太大了。

如果降低宰相的权力,倒不如直接废除。

免得多占一个位置!

“没有了宰相,皇帝就可以直接监视百官,威压百官,这样就算是后世皇帝不成器,也不会出现太多奸臣了。”

朱元璋很兴奋的说,他为自己废除了宰相制度而相当的开心。

废除宰相,这可以说是他最得意的一次手笔了。

“如果是我,我就绝对不会放任底下的人互相攻讦,这样实在太不负责了。”

乾隆皇帝自得的对身边的和珅说,“作为皇帝嘛,就要对自己的臣民门负责,没事的时候出去巡游也好过任由大臣们互相攻讦,你说是不是,丰绅殷德·和珅?”

和珅连忙点头,跪地说道:“主子说的太对了。”

光幕之中…

天宝十年,南诏君主阁罗凤,因为不满云南太守张虔陀横征暴敛,于是杀张虔陀反唐。

“好胆!”

李隆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怒。

一个小小的南诏竟然敢冒犯她们大唐天威,真是不知死活。

“尔等可有人选,去平定这南诏之乱?”

李隆基望向堂下一众大臣。

听闻有仗可打!

一些武将那叫一个兴奋,就摩拳擦掌要出列请缨的时候,杨国忠嗖的站出来,“臣推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

杨国忠目光扫向在座众人,目光之中有面对李林甫的挑衅,也有对于其他人的恐吓。

一众人心知得罪不起杨国忠,也就低头不打算说话了。

“鲜于仲通常在蜀地之中,与南诏接土,最为熟悉当地的风俗风貌,对当地环境极其了解,实在是征讨南诏的最佳人选。”

杨国忠自信满满的说着:“如今其他地方的节镇大军都不在,只有剑南这一镇空闲,且如此符合条件,使用他们征讨南诏,岂不美哉?”

听闻这话…

李隆基颔首,于是也没有理会李林甫的劝阻,便同意了杨国忠的这个建议。

然而…

鲜于仲通却大败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