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议”与“写”(1 / 1)

剑桥名言

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

剑桥大学作为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从办学理念、培养方式到学术氛围、校园环境诸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也正是这些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剑桥大学与众不同的魅力。

强调理性训练和人格塑造的自由教育思想是剑桥一贯奉行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强调获取知识和发展智慧是教育唯一和最高的目的,倡导原创性研究,提倡厚积而薄发,反对急功近利的教育功利主义。与欧洲大陆和美国相反,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发展、文化价值观与哲学传统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英国较少吸收外来的思想,也较少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使自由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从历史上被继承下来。“在英国的教育思想界,基本上占据着支配的地位,英国的教育实践也主要是受自由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一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

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智力的发展重于知识的获得;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强**育目的的内在性。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反对教育外在的功利目的,重视学术性的专业与课程。在教育学内容上,以培养知识面宽的博学家而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作为确定内容的标准;在教育目的上,强调理性原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重视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等。这些不仅使剑桥大学形成了注重学识深博与学术自由、重视知识的内在价值,强调发挥个人才智和潜力的传统,长期以来也成了剑桥大学的办学理念。对于学校的发展,剑桥大学副校长约翰·巴特菲尔德曾指出:“我们需要经常提高警觉,以保证大学与工商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致损害我们的学术水平,或者导致我们不去认真研究问题。大学必须培养学术自由,这是大学实力的源泉。”可见,是自由教育思想及由此而在剑桥大学形成的博大深厚的知识体系、独立自由的学术传统等熏陶了一代代剑桥学子,使他们不仅学术功底深厚,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质疑创新能力也出类拔萃。

剑桥大学的培养方式中,除了传统的“听”、“读”、“记”以外,更为注重“议”、“写”等几个环节,通过各种措施来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

“议”是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综合性的训练。席明纳讨论课便是一种有着悠久传统,且行之有效的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典型授课方式。席明纳形式的特点:一是小班,人数往往不超过20人;二是席明纳的课堂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起组织和引导作用。由于是小班,每次课每个学生几乎都有发言的机会;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每个学生都不是像上其他的课那样被动地去听、去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是为了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需要积极的思考,主动的参与。这样,席明纳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仅是形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上席明纳时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有较多的“议”的机会。从课前对一个专题发言的准备、材料的搜集、提纲的撰写以及课堂上对问题的辩论,对学生都是一种极好的训练。课后,老师通常会把讨论中做的笔录整理总结返回到学生的公共网页上,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及其讨论情况有一个准确而深刻的掌握。一个学期下来,通过参与不同内容的席明纳,学生得到了不同的锻炼,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涯,每个学期不停地“议”,无疑培养了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勇气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写”是文字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除了像席明纳这类课程要准备发言提纲外,每学年的论文写作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训练。论文的编写和在指定阶段提交毕业论文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的训练,一方面是通过一定的量,另一方面是通过不同类型的写作来训练提高写作水平。以建筑系的写作要求为例:建筑系要求学生在3年本科学习时间里要完成包括毕业论文在内的16篇论文。其中一年级要完成6篇,包括:建筑历史初探、建筑思潮及实践之探讨、建筑理论初探、构造基本原理、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环境设计基本原理。二年级要完成5篇论文,包括:建筑历史初探、建筑、都市化与设计理论、构造原理、结构设计原理、环境设计原理等。三年级要完成4篇论文和一篇毕业论文。从理论及历史的角度对建筑与

城市化的进一步研究,在构造方法、建筑技术以及材料特性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针对某一特殊建筑类型在结构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针对特殊功能要求所进行的环境分析与设计的进一步研究。

从建筑学专业来说,论文的写作既包括了历史、理论,也包括了实际的操作,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文撰写,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同的层面得到了锻炼。建筑系如此,其他院系亦然,只是根据其专业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已。在大量的论文写作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都迅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