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名言
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
古怪的传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剑桥三一学院盖了个新厕所。校方料到一定有校间文学家出现。于是,学校干脆把厕所的墙弄成黑板,并且把粉笔放在那里备用。厕所文学于是大批出笼。不过,很容易擦,每天擦一遍就可以了。
剑桥有一堆怪人,比如维特和斯坦。他们在教书的时候,是喜欢躺在地上,脱了袜子,眼睛对着天花板,无视周遭的环境来教书。维特的女秘书跟他学习打字,打着打着,这个女秘书后来成了剑桥的教授。
学院科系有自己古怪的规定。比如,一个学生规定要在学校住多少夜,学生可以晚归,晚归可以翻墙回校,但是不可以不归。学生可以不上课,而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上课的自由。每个人都会告诉你说,这是因为传统。
深厚的宗教背景
剑桥和其他古老的欧洲大学一样,自然而然地产生发展于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土壤,教会和教堂曾长期主宰大学的精神生活。
剑桥办学始于13世纪初,稍晚于牛津。剑桥属伊利(剑桥北面一小市镇名)主教区管辖,因而剑桥第一个学院彼得学院在1284年由伊利主教创办。1318年,教皇约翰第二十二世下诏将剑桥提升到“总学”的地位,剑桥大学由此而“受洗”成立。
到了16世纪末,剑桥已有十几所学院。无所不在的宗教气氛可以从学院的名字看出来。英国的王室贵族好出资办学,亨利六世于1441年创办国王学院,目的是“破除异端邪说,增加教牧人员数目,提供主持宗教事务者,他们的生活和信仰将为国王的臣民树立榜样”。既然培养学生就是培养教士,神学当然是最重要的科目。数学家巴娄为了投入神学研究,在39岁的时候让才二十几岁的学生牛顿来继任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现任该讲座教授的是斯蒂芬·霍金),牛顿晚年也是一心阅读神学著作。达尔文本想做牧师才去剑桥读神学,想不到一次次陪植物学教授亨斯罗散步聊天,毕业后经亨斯罗介绍随“比格尔”号船出海考察,踏上了发现进化论之路。
19世纪中叶前,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学位只授予宣誓信奉英国国教39条信纲的毕业生,学院的院士更不能对国教存有任何怀疑。由于僧侣传统的影响,剑桥各学院院士一直到1882年才被允许结婚。
20世纪是世俗化的世纪。剑桥较年轻的学院不再以宗教为学院生活的灵魂,如丘吉尔学院的教堂地处学院边缘,达尔文学院甚至没有教堂。尽管如此,剑桥学生仍时时意识到宗教的存在。一个学年分三个学期,分别称作米迦勒学期、四旬斋学期和复活节学期,这些名字都有浓浓的宗教气息;在一些正规场合(如晚宴)需套上黑色罩袍,而学院院长会念上一段或一句拉丁文祷词;位于剑桥市中央的属于大学的圣玛丽教堂常有精选的布道和演讲;不少学院有自己的唱诗班或合唱团,它们经常演出弥撒、安魂曲等宗教声乐作品。100多年前的一个星期天上午,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来到国王学院教室,身穿白袍、系着红领带的唱诗班正在为下午要唱的晚祷做准备,纯洁的童声缓缓升腾而上,直抵美轮美奂的扇形拱顶,扩散收束,止于崇高的寂静。詹姆斯说:“这绝对是天使的合唱。”
浓厚的宗教背景是不是滋养了学术传统?在求知求真的路上也许需要的是修士般的虔诚和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