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在名人面前有一种独立精神(1 / 1)

哈佛名言

见解独立,充满自信,从不盲目崇拜名人。

当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哈佛讲学时,令人吃惊的是,一个小教室里人都没有坐满。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们认为,他的获奖成果是几十年前的产物。当他拿到诺贝尔奖时,他的研究早就过时了。如果仅仅为了瞻仰名人的风采而去听讲座,纯粹是浪费时间。

为了培养学生不盲目崇拜的风格,哈佛大学实行了“学生评教师”的制度。其做法是:每门课结束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份课程评估表。按规定,学生填表时,教师应离开教室,待所有学生完成表格后,由一位志愿者直接将表交到学校行政办公室。为了解除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填写该表是不用署名的。校方在整理完评估表后,会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教师及学生。

评估表除了表达学生对这门课的具体要求外,还有一部分是对教师教学方法、能力、态度的评价。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哈佛大学认为,教师不是真理传授者和正确答案给予者,他们也同样需要受到质疑。

事实上,哈佛教授早已习惯了学生尖锐直率的质疑和批判。

他们最喜爱的、给分最高的都是那些有勇气并有能力挑战教师的学生。许多教授甚至觉得,没有受到学生挑战的课是最沉闷无聊的课,也是最不成功的课。

哈佛大学这种自由表达观点、不盲目崇拜权威的环境,熏陶了哈佛人的独立精神。在他们眼里,没有人是正确答案的提供者,除非他的结论最后被证明是正确的;没有人是最后的道德判定者,除非他的价

值观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所以,当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来到哈佛大学时,非但没有任何优越感,相反,还要为应付一次超强度的思想冲击而犯怵。

哈佛学生就是在这种唇枪舌剑中增长见识,了解世界各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当他们日后走上社会时,这种不崇拜权威和平等表达意见的风格使他们受益匪浅——他们敢想敢说,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人面前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此同时,他们也允许他人自由表达意见。这使得各种好想法都能摆到桌面上,沟通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工作业绩自然倍增。

比尔·盖茨拥有比世界任何人都更多的钱,但他绝对是一个平民化的企业领袖。在他的公司,人们有任何意见,都可以直截了当说出来,且不必管对方心情如何。他对别人是这样,别人对他也是这样。

哈佛小百科

在哈佛担任40年大学校长(1869年至1909年)职务的埃利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从根本上使哈佛蜕变为现代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埃利奥特的改革措施包括选修课程、小班授课,以及入学考试。这个“哈佛模式”影响了美国国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政策。而且,埃利奥特还负责出版了现在著名的《哈佛经典》,从多个学科收集“伟大的书”。在1926年他逝世后,后人一直将他的名字和“哈佛”联系在一起,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遍愿景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