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征安南皆败北(1 / 1)

安南原是唐朝安南都护府辖地,五代后晋之时才独立,建国号为瞿越、大越等。

北宋开宝八年(975),封其王为交趾郡王,南宋隆兴二年(1164)又改封为安南国王,此后便称其国为安南,亦称交趾,地处今越南北部。忽必烈即位前后,安南已进入陈氏统治时期。

元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就受任同大将兀良合台率领蒙古大军平定云南,云南平定以后,忽必烈率军北返,兀良合台留下征服其余不愿臣服者。

宪宗七年(1257),兀良合台经过同密准备后,想率军进攻安南,兀良合台事前先遣二位使者出使,令安南归降。

安南不从,将使者用破开的竹子绑缚身体,深入皮肤,投入狱中。兀良合台不见使者回报,于是驱动大军,攻破王都,安南国王陈日无逃窜海岛。

兀良合台从狱中找到二位使者,解其缚,一人已死。兀良合台大怒,立誓要抓住陈日员,灭亡安南。但因为天气炎热,蒙军难以适应安南的气候,遂残破王都而返。

宪宗八年(1258),陈日无将王位传于长子陈光员,陈光员摄于蒙古大军威力,遣使向兀良合台贡献方物,以求缓和关系。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以后,派遣孟甲和李文俊等人出使安南,令其称臣入贡。

孟甲等人到达安南,言明世祖忽必烈之意,陈光员表示愿意称臣纳贡,派遣使者随孟甲等人来朝,请求三年一贡,忽必烈马上允准,并册封陈光员为安南国王。

中统三年(1262),忽必烈命讷剌丁为安南国达鲁花赤,负责监控安南并往来于元朝和安南之间。

至元四年(1267),忽必烈又下诏安南:“谕以六事:一、君长亲朝;二、子弟入质;三、编民数;四、出军役;五、输纳税赋;六、仍置达鲁花赤统治之。”又诏封皇子忽哥赤为云南王,往镇大理、鄯阐、安南诸国,企图进一步控制安南。

陈光员觉得这些条件过于苛刻,所以不予接受“每受天子(指元朝皇帝)诏令,但拱立不拜,与使者相见或燕(宴)席,位加于使者之上”。又上书请求罢黜元朝在安南国设置的达鲁花赤,随后又请免赴“中原拜献”等六事。忽必烈虽然很生气,但未马上用兵,仅仅派遣使者反复磋商而已。

至元十四年(1277),陈光员死亡,其子陈日烜未请准元朝就自立为王了。

次年,忽必烈派遣礼部尚书柴椿等人由江陵经邕州直抵安南,谴责陈日烜不修六事及不请命而自立之罪,并要陈日烜入朝受命。陈日烜称,自己“生长深宫,不习乘骑,不谙风土,恐死于道路”,托故不朝,只遣使臣随同柴椿等人赴元报命。

至元十六(1279),枢密院臣上奏说:“日烜朝,但遣使臣报命,饰辞托故,延引岁时,巧佞虽多,终违诏旨,可进兵境上,遣官问罪”,请求出兵迫使陈日烜来朝。

这时,忽必烈比较沉着冷静,未允其请。又遣柴椿等人出使,再谕陈日烜来朝。

陈日烜仍然推托有病不来朝觐,仅遣其叔陈遗爱入元觐见忽必烈。忽必烈十分生气,于至元十八年(1281),设立安南宣慰司,以卜颜帖木儿为参知政事、行宣慰使都元帅以控制安南。随后,忽必烈又“诏以光员既殁,其子日烜不请命而自立,遣使往召,又以疾为辞,止令其叔遗爱入觐,故立遗爱代为安南国王”。忽必烈要废黜陈日烜,另立陈遗爱,两国关系从此紧张起来。

至元二十年(1283),忽必烈准备远征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他先遣使安南征兵征粮。陈日烜上表,谓安南自从其父“归顺天朝,三十年于兹,干戈示不复用,军卒毁为民丁”,已无兵员可供驱使;至于粮谷,也因国小民贫,“五谷所产不多”,“加以水旱,朝饱暮饥,食不暇给”,只能于钦洲界上永安州之地提供少量供应。

至元二十一年(1284),忽必烈封皇子脱欢为镇南王,令其领兵往攻占城。脱欢与大将李恒率领大军出发,请求假道安南,并向安南征粮饷以助军食。陈日烜以其从兄兴道王陈峻领兵迎于境上,婉言拒绝元军假道。脱欢顿时大怒,兵分六路大举进攻安南,于万劫江大败陈峻的部队,乘间绑缚木筏渡过富良江。

至元二十二年(1285)初,陈日烜闻听陈峻兵败,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来援,沿江布防兵船,树立木栅,见元军至岸,立即发炮大呼求战。因安南军队多年不谙战事,旋即便败下阵来,陈日烜慌忙率军退走,元军乘胜攻陷安南国都大罗城。陈日烜退守天长,再退长安。

这时,元朝太将唆都和唐兀種率领征伐占城的军队北返,同与脱欢的军队合为一处,军势大盛。

于是,脱欢令李恒、乌马儿和宽彻、忙古烜分别率领水、陆大军,分两路追击陈日烜。陈日烜不敌元军,屡次失败,最后退至安邦海口,丢弃舟楫甲仗,藏匿于山谷间,又遁入清化府。

元军虽然屡次获胜,但长期征战,帅老兵疲,又因暑雨疾病,战斗力减弱,再加上地形生疏,蒙古兵马无法施其骑兵长技,在安南军队不断集结的形势下,开始逐步失利。

脱欢见形势不妙,只好放弃京师北撤。

安南军队见元军撤退,乘机追袭。当元军撤至册江搭浮桥准备渡江之际,林问伏兵四起,箭发如雨,元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弄得晕头转向,不知往哪儿躲避才好,死伤无数,李恒也中毒箭身亡,脱欢在几位士兵的保护下,狼狈逃回恩明州。

当时,唆都大军与脱欢大军的营地相去二百余里,不知道脱欢北撤的消息,后来听说脱欢兵败,也率军北撤,于北撤途中在乾满江被歼。忽必烈第一次征伐安南,以大败而告结束。

忽必烈听到征南大军失败的消息恼羞成怒、大发雷霆,下诏取消原订的第三次征伐日本的计划,专力讨伐安南。

至元二十三年(1286),忽必烈诏谕安南官吏百姓,历数陈日烜拒绝来朝、戕害叔父陈遗爱及不纳达鲁花赤不颜铁木儿等罪恶,以陈益稷来投,特封为安南国王,赐予符印。陈日烜毫不理会,继续与元朝为敌。

至元二十四年(1287),忽必烈诏发江淮、江西、湖广三省蒙古汉军七万人,船五百艘,云南兵六千人,黎族兵一万五千人,第二次大规模征伐安南。

征南大军以皇子脱欢为总帅,兵分三路以进,脱欢与奥鲁赤率领东路军进攻女儿关等地,程鹏飞率领西路军进攻永平等地,乌马儿、樊楫由海路率舟师配合进攻。

又以海道运粮万户张文虎等人运粮十七万石以供军食。元军气势汹汹杀向安南,初战连连告捷。安南军见元军来势凶猛,有计划退却,诱敌深入。

元军顺利渡过寓良江,进迫安南京师大罗城,陈日烜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再次逃走入海。

同时,安南人民有计划坚壁清野,藏粮逃遁,以困元师。这时,张文虎所率的运粮船在绿水洋受到安南军阻击,所运粮米全部被沉于海,只好退还琼州。

元军长驱深入,粮饷得不到接济,再加上连日行军,疲劳过甚,天气转热,疾病发生,元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脱欢见处境险恶,士气低落,难以进兵,遂下令全师北撤。

这时,安南军已作好截击元军北归的准备。当樊楫等由水道先行退到白藤江时遭到安南军队袭击,全军覆灭。安南又在女儿关、丘急岭一线集结重兵三十万,连亘百余里。切断元军退路。

脱欢率军且战且退,死伤惨重,脱欢本人亦被毒箭伤了脚,勉强从单己县趋烜州,间道撤至思明州,历尽艰辛,辗转返回云南。忽必烈第二次征伐安南又失败了。

安南反击元朝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其毕竟是一个小国,陈日烜非常惧怕忽必烈的声威,为了缓和与元朝的关系,战后不久,陈日烜就派遣使者入元,归还俘虏,并进献金人以示自己赎罪之意。

忽必烈对两次征伐安南失败非常恼火,责命皇子脱欢改镇扬州,终身不许踏入朝中半步。

至元二十七年(1290),安南王陈日烜死。其子陈日樽也是在没得到元朝册命的情形下就登上了王位,忽必烈又于至元三十年(1293)命令刘

国杰率领水路大军第三次征伐安南。战争刚刚开始,忽必烈就病死了。

成宗铁穆耳即位以后,为了缓和朝野的不满情绪,便下诏罢征安南。元朝和安南又走上了和平交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