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汗国是忽必烈的三弟旭烈兀建立的。1252年,蒙哥汗派遣旭烈兀率领蒙古大军进行了第三次西征,在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时期就用武力占领波斯大部分领土,旭烈兀又在此基础上统率“铁骑旋风”,一路所向披靡,攻陷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灭掉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之后,旭烈兀又分兵攻入叙利亚等地。
蒙哥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了汉位之争,忽必烈为取得旭烈兀等人的支持,派人告知旭烈兀道:“各地区有叛乱,从质浑河(阿母河)岸到密昔儿(埃及)的大门,蒙古军队和大食人地区,应该由你掌管,你要尽心防守,以博取我们祖先的美名。”
正式答应将阿母河以西直至埃及边境的波斯地区的蒙古、大食等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于是旭烈兀正式建立了伊利汗国。
“伊利”是突厥语“从属”之意。旭烈兀以“伊利”为汗国名称,表示他愿意隶属于大汗忽必烈。确实,在所有的宗藩之国中,伊利汗国同元朝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北方诸王斗争中,伊利汗都始终站在忽必烈一边。
自终旭烈兀以后,伊利汗国的汗王即位,都必须接受元朝册命才能生效。
《史集》记载,旭烈兀以后,诸王和臣们都一致拥护旭烈兀的长子阿八哈继承汗位,阿八哈说:“忽必烈罕是长房,怎能不经他的诏赐就登临汗位呢?”后来在诸王和大臣们的强烈拥戴下,阿八哈表示同意继承汗位,但要权摄国政,同时遣使向忽必烈报丧,请求忽必烈册命他为汗。
“在忽必烈合罕陛下的急使送来以他合罕名义颁发的玺书前,他端坐在椅子上治理国家”,始终不肯坐大汗之宝位。
直到至元七年(1270),忽必烈派来使者,“带来了赐给阿八哈汗的诏旨、王冠、礼物,让他继承自己的光荣的父亲成为伊朗地区的汗,沿着父祖的道路前进”,阿八哈才“第二次登上汗位”,正式举行即位大典,“照例举行了欢庆仪式”。不久,伊利汗接受元朝大汗册命,正式形成为制度。
忽必烈在册命伊利汗即位同时,又颁授给伊利汗印玺作为权力的象征,忽必烈相继赐给伊利汗的印玺有“辅国安民之宝”和“王府定国理民之宝”等。
现存1279年阿八哈汗颁发的一张敕令上,盖有汉字“辅国安民之宝”方印,即是忽必烈颁赐予阿八哈的汗印。
当时规定,在伊利汗颁发的诏敕、国书中,都必须把元朝大汗列在他的前面。
如至元二十六年(1289),伊利汗国阿鲁浑汗给法国国王菲力四世的国书中,开头便写“长生天气力里,大汗福荫里,阿鲁浑谕法朗国国王”。
伊利汗的铸币上,亦把元朝大汗之名列在旭烈兀之前,其上阿拉伯文曰“最大可汗、伊儿汗大旭烈兀”。
所有这一切,充分说明元朝与伊利汗国的关系是一种宗藩关系。元朝同伊利汗国关系始终十分密切,官吏任用也往往互相交换。
比如,阿八哈汗曾经派遣伯颜入元廷奏事,忽必烈见伯颜体貌雄伟,奏事清楚机敏,极其欣赏,就留在自己的身边,后来任为灭宋统帅及丞相、枢密院长官等,成为忽必烈一朝十分显赫的人物之一。
忽必烈也曾派遣撒儿塔与奥都剌合蛮等出使伊利汗国,钩考他在伊利汗国的属民与分户应缴的财物。
至元二十年(1283),忽必烈又派遣丞相孛罗和拂林人爱薛出使伊利汗国,爱薛充当翻译。两人到达伊利汗国,见到阿鲁浑汗,深受阿鲁浑汗器重,阿鲁浑汗遂请准忽必烈,把孛罗留下作为自己的丞相。
从此以后,孛罗丞相定居伊利汗国,相继辅佐阿鲁浑、亦邻真朵儿只(海合都)、拜都、合赞、合儿班答(完者都)等人治国,为伊利汗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忽必烈同伊利汗国交往非常频繁,促进了双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与发展。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对伊利汗国影响很大,其汗廷的组织与制度,差不多完全和蒙古汗廷相同,选汗的忽里台制度、汗的即位仪式等都沿袭蒙古制度,与元朝一模一样。
伊利汗国定都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十),以蔑剌哈为陪都,亦仿效忽必烈实行冬夏两都巡幸制度。
此外,陵墓的禁地设置、后妃的守宫继位、宗王出镇与分封制度、四怯薛制度、达鲁花赤制度、驿传牌符制度、崇信佛教及对各种思想兼容并蓄政策、军户的份地采邑制度、斡脱制度以及风俗方面的妻后母、兄死妻嫂、饮金屑酒宣誓、萨满占卜等,都几乎与忽必烈时期的元朝如出一辙。
伊利汗国还将忽必烈所行钞法搬移过来,亦采用雕版印刷纸钞,发行全国。伊利汗国发行的纸钞完仿照元朝至元钞,长方形,上面也有汉文“钞”字,四周纹饰照样刻印,不过多了阿拉伯文的颁发年份而已。
钞面价值从半个迪尔汉到十个第纳尔不等。这是在辽宋金元以外的世界上第一次发行纸钞,具有重要意义。
忽必烈还在将元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传播到伊利汗国的同时,大量吸收了伊利汗国的科技和文化。在忽必烈出兵灭宋时,就曾遣使向阿八哈汗征用炮匠,阿八哈汗即遣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赴元朝应命,将回回炮技术传入元朝。
伊利汗国的天文学有一定的成就,忽必烈让来自叙利亚西部操阿拉伯语的拂林人爱薛掌管西域星历和医药二司,开始将回回天文历算介绍到元朝。
随后,西域天文学家札马鲁丁根据回回天文学撰成《万年历》进献忽必烈。
后来,郭守敬创制《授时历》之时,其中大量吸收伊利汗国的天文学知识。
忽必烈在恒星观测方面开始编制星表,主要是学习撒马尔罕和马拉格天文台的经验而后才实行的。
郭守敬改革与设计的十三架天文仪器,在其数量上与马拉格天文台相仿,功用也大体相同,其中简仪特别有名,实际上是在学习马拉格天文台的黄赤道转换仪而后制成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故称简仪。
伊利汗国的医药学也颇为有名,当时,大量传入元朝,为元朝医药学的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
在忽必烈时期,有大量的伊利汗国境内的波斯、阿拉伯等各族人进入元做官、经商、行医和从事各种手工业等,还有不少汉族官员、文人、工匠和商人等留居伊利汗国,双方往来如同一家,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促进双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伊利汗国欧亚南路交通要冲,通过伊利汗国境内的传统的“丝绸之路”以及从波斯湾到泉州、广州的海路都十分活跃。
忽必烈曾经派遣扎木呵押失寒、崔杓持金十万两,通过伊利汗阿八哈市药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又曾经颁给列班·扫马和马忽思二人铺马圣旨,允许他们赴耶路撒冷朝圣。列班·扫马通过伊利汗国出使罗马教廷和英法等国,加强了中国和西方各国的往来。
忽必烈通过伊利汗国,确实为中西的发展及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