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1 / 1)

传郭威当年奉命率兵北上,抵抗契丹的入侵,当军队前进到澶州时,郭威突然发动兵变,然后回师京城。赵匡胤及其周围的人对这件事并不陌生,他们在这件事上获得启示,于是他们采取了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方式夺得后周政权。

960年春节,朝廷突然接到来自镇、定两州的奏报,说是辽和北汉联合南下,入侵边境。宰相范质、王溥闻报大惊未加核实,急忙商议,决定派赵匡胤率殿前司军北上抵御。所谓辽兵入侵,辽史上并无记载,它不过是赵匡胤集团制造的谣言,作为实现自己阴谋的一个环节罢了。这是因为开封作为后周的都城,有重兵防卫,加上尚有侍卫司的庞大兵力,如果在京城举事,万一遇到侍卫司部队的抵抗,鹿死谁手不得而知。而离开京城,所统辖的部队已经其本上被自己控制,应该不会遇到什么阻力。权衡再三,赵匡胤决定离开京城,夺取政权。

与此同时,赵匡胤又派人大造舆论“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和上次制造谣言不同,上次是为了除掉政治上的对手张永德,而这次却是为了自己夺取政权。一时间,将要改朝换代的消息,传遍京城每一个角落,只是瞒住了高墙深院之中的内宫,他们还蒙在鼓里,对此一无所知。老百姓不辨真假,十年前郭威兵变进入开封后纵兵大掠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于是,本该是喜气洋洋,充满欢庆祥和的传统佳节,却是满城风雨,人心惶惶,从市井百姓到达官显贵,搬家的,逃难的,早已混乱不堪。

事态演变至此,赵匡胤的图谋已昭然若揭。但是,最有力量制止事变发生的韩通,却依旧不相信赵匡胤敢犯上作乱,对于充斥耳边的传言,置若罔闻。大年初一的晚上,赵匡胤到韩通府上辞行,韩徽献计,恳求乘机干掉赵匡胤,但被韩通阻止。巩固后周政权的最后一个机会,被韩通失去了。赵匡胤代周自立已无法阻止,势在必行了。

正月初二,赵匡胤率领大军,浩浩****开出京城北上抗辽。由于赵匡胤加意约束,军纪肃然。见此情景,躁动不安的人们逐渐安定下来。走出城门,据说有一个名叫苗训的军校,号称通晓天文,宣称看到东方天边太阳下面又长出一个太阳,相互搏斗了很久,新生的太阳终于战胜了原来的那个太阳,于是,上天授命,赵匡胤天命所归的舆论,迅速在军中传遍开来。

大军慢吞吞地行至开封东北四十里地的陈桥驿,此时太阳已经落山,便就地安营扎寨,歇息下来。晚上,整座军营,乱成一团。士兵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将校们也齐集一起,狂呼乱叫:“当今皇上年幼无知,我辈即使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为国破敌,又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不迟。”赵匡胤假意出来劝阻,将校们本来早已串通好了,自然没有听从赵匡胤暗自高兴,出来劝阻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略一劝阻之后,回到帐中,痛痛快快地喝了个一醉方休。

赵匡胤如此放心,自有他的道理,一切事务都已由一班心腹谋士们处理。主要策划者赵光义、赵普部署停当,连夜派人驰返京城,向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送信,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大军返京,就由他们打开城门,放部队入城。

事情进展顺利,一切按计划进行。次日天刚亮,一夜无眠环立赵匡胤帐前的将士们发出了“嗷嗷”的呼叫,此地呼声一起,四面群起响应,响声动地,声震原野。接着,一部分将士握刀持剑,拥向赵匡胤的中军大帐,守卫在门外的赵光义连忙推醒尚在鼾睡的兄长。赵匡胤酒意刚去,不紧不慢地下了床。这时将校们个个手持兵器,立于庭前,齐声高叫:“我辈无主,愿奉点检为皇上!”不等赵匡胤答话,一起闯进来将他拥至厅堂,把一件早已预备好的绣黄龙袍披在他的身上。然后退至庭前,齐刷刷跪倒在地,口中高呼“万岁”。

赵匡胤知道自己开口的时机已到,于是,赵匡胤高声宣布:“你们贪图富贵,强立我为天子,我心存感激。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你们如果能服从我的命令,我当这个天子。否则,就请诸位另请高明。”众将齐声高呼:“我们一定服从命令!”赵匡胤当即“约法三章”:“少帝及太后,我曾北面称臣;文武百官,都同我并肩共事。对他们,你们不能随意侵犯凌辱。近代帝王起兵,初入京师时都纵兵

大掠。今天你们不得再这样劫掠都市民众,抢夺府库财物。服从命令的,将得到重赏;不服从命令的,将杀无赦!"

赵匡胤率师离京,就是为了黄袍加身。如今目的已达到,本就子虚乌有的辽汉联兵入侵的消息,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于是,赵匡胤调转马头,回师京城。早已等候的石守信、王审琦,打开城门,赵匡胤一路毫无阻挡地进入城中。开封的百姓,饱受兵变之苦,听说大军去而复回,不免担惊受怕。等到部队入城之后,秋毫无犯,解甲归营,一颗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有几个市并无赖想趁机劫掠,不料被巡逻的士兵捉住,就地杀掉。京城的秩序,很快安定下来,赵匡胤也回到了殿前都点检的公署。

这时,正是早朝时分。后周的宰相大臣们,听说兵变的消息,一个个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只有韩通一人,从朝中飞奔回家,企图组织抵抗。途中,被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撞见。王彦升跃马随后追赶,韩通刚进家门,还来不及掩闭大门,就被王彦升闯入府内杀死,那个曾劝说干掉赵匡胤的韩橐驼,也被王彦升杀掉。宰相范质紧紧抓住另一宰相王溥的手,痛悔不已地说:“匆匆派兵,导致此变。我们有负先皇临终所托,断送了周家天下,罪该万死啊!”他们并不清楚,即使不派赵匡胤去,变乱迟早也会发生。

正当范质、王溥等一班文臣长吁短叹之时,士兵们冲了进来,逼迫范质等人来到赵匡胤的都点检公署。赵匡胤见到范质等人,表面上倒也浮现一丝羞愧,假惺惺地表示难过,流下几滴眼泪。“我受世宗厚恩,今日被六军所逼实在是被逼无奈,迫不得已,走到这一步,实在让人惭愧。”范质正待上前搭话,想板起面孔斥责赵匡胤一番,军校罗彦环持剑上前,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无知老儿,休得胡言!”范质、王溥等人面面相觑,六神无主。终究是自己的性命要紧,识时务者为俊杰,迟疑片刻,王溥首先退至阶下,倒身下拜。范质没有办法,也只好跟着跪下,高呼“万岁”。世宗临终顾命的大臣,就这样改换了门庭。剩下宫中的寡妇孤儿,唯一能做的就是拱手让出江山。

事态的发展,出人意料的顺利,赵匡胤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目的。于是,赵匡胤的部下们筹备着禅代大典。夜长梦多,事不宜迟,当天下午,开封城中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崇元殿上,百官齐聚,站定班次,隆重的禅代仪式开始了。翰林学士承旨陶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禅位诏书,以宗训的名义高声宣布:

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某,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住我烈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续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狱讼,归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只畏天命!

赵匡胤在宣徽使的引导下跪倒龙墀,北面拜受。然后,后周宰相扶掖赵匡胤升殿,换上龙袍,接受群臣拜贺,赵匡胤至此正式即位,成为皇帝。因为所领的归德军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于是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大宋开国,赵匡胤后被尊称宋太祖。这一年,赵匡胤年仅三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