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偷走了喇叭(1 / 1)

一个周六的晚上,一个盗贼砸碎了乐器行的玻璃进入店内,撬开3个钱箱,盗走1225美元,又从陈列柜里拿走了一支价值14000美元的喇叭。店主报案之后,警察马上对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查。探长确定盗贼一定是对乐器行非常熟悉的人,因此将3个年轻学徒找来询问。

3个少年被同时带到探长面前,探长没有审问他们,而是发给一脸疑惑的他们每人一份纸笔。然后亲切地对他们说:“今天请你们来,主要是想要你们配合我们找到罪犯。现在你们每个人都先写一篇小短文,假设自己就是那个盗贼,然后设法进入乐器行偷些东西。30分钟之后我再来收卷。”说完转身离开了。

半个小时之后,探长重新回来,让3个学徒一一朗读自己的短文。

汉森第一个读道:“星期六早晨,我对乐器行进行了仔细的勘查,决定从后院入手。到晚上的时候,我趁人不注意打碎了一扇边门的窗户,然后爬了进去。我先找钱,然后还顺手拿了一个很值钱的喇叭,才悄悄溜出了乐器行。”

轮到第二个莱格的时候,他读道:“我先用金刚石刀在窗户上挖了个大洞,这样别人就不知道是我干的。然后我进入乐器行,但是我不会去撬开3个钱箱,因为那样会发出声音。我会把一个值钱的喇叭装进盒子里,藏到自己的大衣下面离开,这样人们就不会看到。”

最后一个学徒海格说:“深夜的时候,我在暗处撬开乐器行的边门,戴着手套偷走钱箱里面的钱和橱窗里的喇叭。我要好好花掉这笔钱,等风声过去之后,再把那个喇叭卖掉。”

探长听完之后,立即指着其中一个说:“你就是那个盗贼,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知道他们3个里边谁是盗贼吗,探长是怎么识破他的?

参考答案

莱格正是那个盗贼。探长并没有直接审讯他们,而是利用发散思维想了一个小办法,让他们自己在短文里露出马脚。大家应该注意到,莱格的短文里通通避开了真正的盗贼做的方法,因为他知道盗贼是怎么偷盗的,所以故意用相反的来说。但是越是这样,越是暴露了自己。发散思维的好处就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必一定依靠自己去找到证据,倒是可以不费力气让别人主动暴露出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思维的天空就会更加广阔,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