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方法(1 / 1)

每个人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孩子也同样如此。因为在意自己在别人看来是否聪明,所以,很多孩子会努力表现得使自己看上去聪明,至少他们会避免让人觉得自己很愚笨。体现在学习生活中,则表现为:他们以表现自我为目标,以取得一个漂亮的学习成绩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他们渴望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取得的成就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这对他们的学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这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如果一个孩子过于喜欢“表现自己”,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么,他(她)的表现反而会越来越差。这是因为:

1.过于强调“表现自我”,让孩子的“注意力”变得狭隘

为了更好地“表现自我”,为了考出好成绩赢得别人的夸奖,他们往往只重视考试的内容,而忽视了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这样的“高见”:“妈妈,我要听写单词,因为老师考试肯定会考单词的,我不想看阅读,这次测试没有阅读题。”这些以考试为出发点的态度局限了孩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为了应付学习,孩子会在一些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上死缠烂打,把本该花在学习新知识上的时间和精力都低效地投入到了自己早已掌握的东西上。这样,最后虽然考出了好成绩,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实际上,学习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2.过于强调“表现自我”,让孩子变得患得患失,焦虑不安

以“表现自我”为目标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焦虑感和不安感。比如考试中,当孩子还在为某道难题苦思冥想时,就有一些同学交卷后,接二连三地走出教室,这时候,孩子就会紧张得坐立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个时候,孩子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别的同学身上,而不是试卷上。

渴望表现自我,希望让人觉得自己聪明的学生,会长时间受这种紧张和焦虑的折磨。在课堂上,他们总是担心老师忽然点自己的名,而他们却不知道答案,这样就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讲课内容上。他们的脑子始终承受着焦虑的重压。他们很多时候都在担心自己看上去是否聪明,而较少把精力投入到真正能使自己变得聪明的学习上。

3.过于强调“表现自我”的孩子会为了走捷径,而作出一些错误的选择

比如,强调“表现自我”的学生,会使用一些“被动”和肤浅的学习方法,比如抄袭、猜测,或者干脆跳过难题;他们很喜欢走捷径,或者只学习与考试有关联的内容;在追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能选择作弊。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当孩子想要表现自我的欲望过于强烈时,对孩子的学习乃至生活都是有害而无益的。因此,为了让孩子真正学到知识,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应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懂得学习应该以“学习知识为目标”,而不要以“表现自我”为目标,当学习成了个人表演秀时,孩子的学习能力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提高的。

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勤奋努力能使人变聪明,学习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表现自我。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做到这些:

(1)激励你的孩子:我宁愿你用心学一些有用的知识,得到85分的成绩,也不希望你漫不经心地来回翻看你早就熟悉的内容,然后考出98分的成绩。

(2)告诉孩子:你没有考100分不要紧,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有遗漏,存在哪些不足。你可以从自己的错误出发,认真思考,直到真正掌握知识。这样做比你考了100分还让我感到高兴。

(3)当孩子拿着一张分数不高的考卷回家时,作为家长,不要过多地责备,而要鼓励他弄懂做错的题目,并且将没来得及做的题目做完。孩子在思考、理解这些题的时候,他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而思考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

(4)鼓励孩子:不要只做那些能让自己考出好成绩的题,而应该接受挑战,做一些自己可能会出错的题,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

(5)引导孩子:要主动向人提问,不要担心别人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也不必认为向人提问就显示“自己比别人笨”。孩子只有跨过这样的心理障碍,才能坦然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地向他人学习,以学到知识为自己的最终目标。

(6)要求孩子: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反复研究,多向老师和同学提问。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要满足于自己考了好的成绩,就不再认真学习。

当孩子的学习目标不再是“表现自我”,而是“学习”的时候,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将不断得到增强。